中信证券-基金组合专题系列之十四:借“基”分享注册制红利,构建稳健配置型组合-210316

《中信证券-基金组合专题系列之十四:借“基”分享注册制红利,构建稳健配置型组合-210316(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基金组合专题系列之十四:借“基”分享注册制红利,构建稳健配置型组合-210316(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传统稳健型产品收益下行叠加近期权益市场高波动状态,借助公募基金组合分享注册制红利、在传统股债配置基础上实现收益增强成为获取稳健收益的有效途径。 在中性情景假设下,预计2021年2~5亿A类账户打新收益约7.2%~12.1%。 基于报价能力、打新收益等核心指标进行筛选,构建“配置+打新”基金组合,年化收益近20%,夏普比率2.8。 稳健型投资需求增加,借助公募分享注册制红利。 1)传统稳健型产品收益不断走低,叠加近阶段权益市场的高波动状态,稳健型投资需求增加。 2)注册制下打新收益显著,公募基金在网下打新方面参与度高、报价能力高、中签率高,借助公募基金分享注册制红利成为获取稳健收益的有效途径。 2020年新股盘点:发行节奏加快,上市表现较佳。 1)2020年全年发行规模4484亿,其中科创板2226亿,占比50%。 2)假定传统A股卖出实现收益为开板涨幅,“双创板”卖出实现收益为首日涨幅,2020全年传统A股、科创板、创业板的收益中枢分别为113.7%、143.6%、205.1%。 2021年打新收益展望:幅度下降,C类尤为明显。 1)2021年前两个月的新股市场呈现以下特征:发行节奏有所放缓、中签率下滑延续且C类下滑幅度显著、新股上市表现与2020年差异不大。 2)基于上述变化调整打新预期框架,在中性条件(IPO约4500亿)下,预计2~5亿A类账户打新收益约7.2%~12.1%、B类账户约6.7%~11.1%、C类账户约4.2%~6.7%。 基金筛选核心变量之一:报价能力。 采用“自下而上”加总的方式统计基金公司旗下全部产品的报价入围情况,时间维度上分别统计当季和注册制实施以来,板块维度上分别统计传统A股和“双创板”。 基金筛选核心变量之二:打新收益。 在季度规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新股实时申报数据,动态调整基金规模估算打新收益。 结果显示,2020年打新收益显著高于2019年,管理规模1~6亿产品的全年打新收益中枢约5%~6%。 “配置+打新”基金组合。 1)筛选出报价能力强、打新参与度高、股票仓位较低、管理规模适中、打新收益高的配置型产品构建组合,在股债配置的基础上叠加注册制红利下的打新收益。 2)2020年1月23日至2021年3月12日期间,“配置+打新”基金组合实现收益21.4%,夏普比率2.8,Calmar比率3.9。 3)“配置+打新”基金组合相较于基准(股债30/70组合)实现约10.6%的打新增厚收益,显著优于同期公募基金打新的平均水平。 风险因素:1)相关制度设计进行再调整;2)新股发行节奏、网下参与者数量及结构、新股上市后表现等与历史情况、情境假设情况出现较大偏差。 3)基金规模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