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小米集团-1810.HK-年报点评:Q4利润超预期,2021年有望继续加速增长,上调目标价至39港币-210324

《太平洋证券-小米集团-1810.HK-年报点评:Q4利润超预期,2021年有望继续加速增长,上调目标价至39港币-21032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小米集团-1810.HK-年报点评:Q4利润超预期,2021年有望继续加速增长,上调目标价至39港币-210324(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Q4财报,Q4收入增长24.8%至704.6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32.04亿元,同比增长36.7%,对应20年全年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19.4%和12.8%,再次超越市场预期。 点评:智能手机方面,公司Q4收入同比增长38.4%至426亿元,拆分来看公司20Q4销量为4230万部,同比增长29.7%,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强劲增长推动了公司手机出货量的增长,其中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增长51.9%,市占率由2019年Q4的9.2%快速提升至14.6%,我们预计21Q1市占率有望达到16%左右,到21年年底,其市占率有望接近20%。 ASP方面,公司2020年全球ASP达到1040元,同比增长6.1%,20Q4的ASP同比提升6.8%至1009元。 ASP的提升主要来源于中高端战略的顺利推进以及欧洲市场的顺利开拓,2020年公司定价在3000元RMB(或者300欧元)以上的手机销量约1000万台,2020年12月推出的小米11(定价3999元),发售21天内销量突破100万台,上市后首月的用户中超过50%为小米新增的用户。 公司计划于3月底召开春季产品发布会,届时小米11Pro等新品的热卖有望进一步提升其ASP水平。 海外市场中,小米继续保持高歌猛进,我们估计20Q4出货量达到3110万台,同比增长25.4%,其中欧洲市场小米同比增长86%至910万台,市场份额提升至17%,印度市场同比增长12%至1200万台,份额为27%,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小米在欧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市场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海外出货量的中期天花板会在2亿台左右。 回顾手机业务整体2020年的整体表现,我们认为公司在诸多方面表现优异:①逐步站稳中高端市场,从20年初的小米10,到8.11发布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以及RedmiK30S、小米11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拉动公司ASP和在中高端手机市场中的份额逐步提升②欧洲市场的份额加速提升,同时也未来的境外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增长做好了铺垫。 ③我们明显看到小米在无线快充,拍照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都有着明显的提升,我们同样非常期待小米折叠屏等黑科技产品的发布。 展望2021年,我们对公司在高端手机市场、境外市场,以及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方面有了更多的期待。 IoT产品方面,20Q4同比增长8%至211亿元,2020年全年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8.6%。 智能电视方面,小米依旧保持领先地位,全年出货量达到1200万台,我们估计国内出货量在930万台左右,海外出货量在270万台左右。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小米电视在20Q4连续第八个季度稳居大陆电视出货量第一,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稳居前五。 今年我们可以看到跟手机一样,小米的电视产品里,红米和小米也走上了差异化发展之路。 小米主攻中高端,推出了大师系列产品透明电视,这也是全球首款量产透明OLED电视。 境外IOT业务方面受到疫情影响,整体来看全年推进的速度低于我们年初的预期,但对于境外IOT业务的长期逻辑,我们认为是非常确定的。 截止20年底,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3.25亿个,yoy+38%。 小爱同学MAU8670万,yoy+43.5%,米家APP月活同比增长22.1%至4500万。 互联网业务方面,公司Q4同比增长8.4%至62亿元。 截止至20年底,全球MIUI的MAU达到396.3百万,同比增长28%,其中中国大陆MIUI的MAU为1.11亿,2021年1月中国地区的MIUIMAU继续增长至114.5百万。 互联网业务拆分来看,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1%至37亿元,游戏业务同比下滑1.4%至9亿元,主要是因为和部分游戏厂商之间协议条款的变更所致。 境外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55.1%至8.7亿元,在互联网业务中的收入占比达到14.1%,我们估计小米20Q4的海外ARPU已经提升至3.05元,但这是一个被低估的数据,如果排除海外智能电视的MAU,则我们预估小米的海外实际的ARPU已经提升至3.6元左右。 我们看好公司在IoT领域的先发优势,“手机xAIoT”战略的持续发力,国内及全球份额提升,中高端机型占比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手机、IOT和境外互联网业务的同步发力。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年NON-GAAP每股收益分别为0.72和0.91元,对应2020-2021年经调整PE分别为32和25倍,考虑到公司2021年收入和利润端的较大弹性,我们上调公司目标价至39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影响,新产品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