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策略周报:疫后复苏是主线-230102

文本预览:
平安观点: 上周A股缩量反弹,成长表现优于价值。2022年最后一周A股小幅反弹,上证指数上涨1.4%,市场日均成交额降至6330亿元左右。结构上看,前期调整较多的以新能源、军工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反弹更多,光伏、风电等概念涨幅在5%以上,国防军工行业上涨4.5%;旅游出行、医疗服务等疫后复苏概念平均上涨4%-6%,商贸零售、银行等行业上涨2%-3%。 我们认为市场短期仍在底部蓄势阶段,疫情演绎以及春节临近可能影响经济复苏兑现进程。不过我们对市场中期震荡向上仍然保持乐观,随着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逐渐走出新冠感染压力最大的阶段,给全国疫后修复预期积累了经验参照,市场预期有望逐渐明朗。短期建议关注疫后复苏相关的消费出行板块、监管预期好转的互联网科技相关的数字经济产业、行业压力逐渐释放的新能源板块等。 首先,国内防疫措施持续优化,全国多地进入感染高峰,北京、广州等渐趋尾声。政策方面,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实际进展来看,国内新冠感染正在大规模扩散,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预测最新感染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实际感染率达到60%以上,部分仍处上升期的地区预计1月陆续达到感染高峰;另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赛娟团队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受到新冠感染扩散的影响,12月经济增长仍然承压,我国制造业、服务业PMI指数分别降至47%和39.4%,分别较11月下降1.0和5.7个百分点。 不过,后续经济活动有望在短期冲击后逐步恢复,从主要城市的疫后出行恢复经验来看,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平均耗时3周左右实现V型修复。全国主要城市日均地铁客运量数据显示,在12月上旬率先受到新冠扩散影响的北京、广州、成都、重庆等地平均耗时3周左右经历了先降后升的V型修复,截至2022年12月29日,成都日均地铁客运量恢复最快,达到2021年同期85%左右的水平;北京、重庆、广州、武汉平均达到2021年同期50%-60%左右的水平;上海处于2021年同期40%以下水平;以上城市在2022年12月的日均地铁客运量低谷普遍为2021年同期15%-25%左右水平。不过,虽然市内出行恢复预期逐渐明朗,即将到来的春运对于全国新冠感染以及后续经济活动修复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其次,近期一些监管动态也值得关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自2022年12月30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前的草案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公布的草案进一步明确防范、化解和处置金融风险应当与惩治金融腐败协同推进;提出要加强金融领域反垄断执法,促进金融业公平竞争;明确经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可以用于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另外,在产业监管方面,游戏版号监管预期逐步好转,2022年1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新一批国产网络游戏审批结果,时隔近17个月恢复对进口游戏许可审批。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4)新冠疫情蔓延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平安证券-策略周报:疫后复苏是主线-23010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策略周报:疫后复苏是主线-230102(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策略周报:疫后复苏是主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平安观点: 上周A股缩量反弹,成长表现优于价值。2022年最后一周A股小幅反弹,上证指数上涨1.4%,市场日均成交额降至6330亿元左右。结构上看,前期调整较多的以新能源、军工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反弹更多,光伏、风电等概念涨幅在5%以上,国防军工行业上涨4.5%;旅游出行、医疗服务等疫后复苏概念平均上涨4%-6%,商贸零售、银行等行业上涨2%-3%。 我们认为市场短期仍在底部蓄势阶段,疫情演绎以及春节临近可能影响经济复苏兑现进程。不过我们对市场中期震荡向上仍然保持乐观,随着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逐渐走出新冠感染压力最大的阶段,给全国疫后修复预期积累了经验参照,市场预期有望逐渐明朗。短期建议关注疫后复苏相关的消费出行板块、监管预期好转的互联网科技相关的数字经济产业、行业压力逐渐释放的新能源板块等。 首先,国内防疫措施持续优化,全国多地进入感染高峰,北京、广州等渐趋尾声。政策方面,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实际进展来看,国内新冠感染正在大规模扩散,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预测最新感染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实际感染率达到60%以上,部分仍处上升期的地区预计1月陆续达到感染高峰;另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赛娟团队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受到新冠感染扩散的影响,12月经济增长仍然承压,我国制造业、服务业PMI指数分别降至47%和39.4%,分别较11月下降1.0和5.7个百分点。 不过,后续经济活动有望在短期冲击后逐步恢复,从主要城市的疫后出行恢复经验来看,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平均耗时3周左右实现V型修复。全国主要城市日均地铁客运量数据显示,在12月上旬率先受到新冠扩散影响的北京、广州、成都、重庆等地平均耗时3周左右经历了先降后升的V型修复,截至2022年12月29日,成都日均地铁客运量恢复最快,达到2021年同期85%左右的水平;北京、重庆、广州、武汉平均达到2021年同期50%-60%左右的水平;上海处于2021年同期40%以下水平;以上城市在2022年12月的日均地铁客运量低谷普遍为2021年同期15%-25%左右水平。不过,虽然市内出行恢复预期逐渐明朗,即将到来的春运对于全国新冠感染以及后续经济活动修复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其次,近期一些监管动态也值得关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自2022年12月30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前的草案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公布的草案进一步明确防范、化解和处置金融风险应当与惩治金融腐败协同推进;提出要加强金融领域反垄断执法,促进金融业公平竞争;明确经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可以用于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另外,在产业监管方面,游戏版号监管预期逐步好转,2022年1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新一批国产网络游戏审批结果,时隔近17个月恢复对进口游戏许可审批。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4)新冠疫情蔓延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