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平安证券-策略点评:回购新规增强市场信心-221016

上传日期:2022-10-18 16:14:30 / 研报作者:魏伟张亚婕谭诗吟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平安证券-策略点评:回购新规增强市场信心-221016.pdf
大小:73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平安证券-策略点评:回购新规增强市场信心-221016

平安证券-策略点评:回购新规增强市场信心-221016
文本预览:

《平安证券-策略点评:回购新规增强市场信心-22101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策略点评:回购新规增强市场信心-221016(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策略点评:回购新规增强市场信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项: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部分条款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平安观点:   从内容上看,本次回购规则的修订对多项回购限制进行松绑及优化,意在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和董监高增持以释放产业信心。具体来看修订细则:一是将回购触发条件由“连续20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达到30%”调整为“连续20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达到25%”;二是将回购实施条件中“上市满1年”缩短为“上市满6个月”;三是缩短回购和增持的窗口期。将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窗口期由季度报告、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公告前10个交易日内缩短为5个交易日内,并相应调整回购股份竞价减持的窗口期,以保持两者一致。将董监高买卖股份的窗口期由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公告前30日内和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分别缩短至15日内和5日内。上述三条规则修订对股份回购和董监高增持的条件进行松绑,重点在于回购条件的放松。第四条修订是对于股份发行区间进行界定,将旧规中的“在回购期间不得实施股份发行行为”明确为“在再融资核准或注册并启动发行后至新增股份完成登记前不得实施回购”表述更加精准。   从本次的修订效果来看,我们认为政策松绑释放积极的维稳信号,回购和增持的门槛降低将引导更多公司参与回购和增持,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根据wind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10月15日,今年A股市场共计976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实际回购金额达到859.2亿元;结构性来看,医药、机械和计算机行业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数最多,通信、家电、计算机行业发布预案的公司数量占比最高,超过30%;发布预案公司2022年以来的涨跌幅中位数为-22.4%,市值中位数为70.8亿元。增持方面,2022年以来,A股市场管理层净增持公司527家,增持规模为92.9亿元。   根据修订规则,截止10月14日,近20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跌幅达到25%的A股公司共计33家,较累计跌幅达到30%的公司增加了18家;上市满6个月的公司较上市满1年的公司增加了221家。   回顾历史来看,监管通常在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期对回购政策实施松绑,政策时点与股市低点基本对应,释放积极的政策维稳信号,信号意义大于规模意义。2005年6月,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取消了股票回购议案的行政审核许可,仅需备案即可。2013年4月,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业务指引(2013年修订)》,鼓励符合7种情形之一的公司回购股份。   201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修改的决定,修订内容包括增加“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转化为可转债”“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而必须回购”等回购情形,简化回购程序等;2018年11月,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上述政策发布的时间点与每轮股市低点基本对应。   与此同时,历史数据显示,回购预案公司数量占比与股市表现呈负相关。从年度数据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A股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数量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占比超过10%,2018-2021年占比均达到20%以上,在股市全年调整下行的2018年达到高点24.6%,2022年该占比目前为19.7%。从月度数据来看,回购预案公司数量占比与股市表现呈现明显的负相关,2010年以来,回购预案公司数占比达到阶段性高点的情形大约有10次,其中7次对应万得全A指数的阶段性低点,并显示出一定的前瞻指引作用。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在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的积极呵护下,本轮反弹仍会持续,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加强。助力经济转型的资本市场改革方向仍有望继续发力,建议关注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上市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中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等高端制造业方向。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