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亚前海证券-化工行业点评报告: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驱动、新型储能迎发展机遇-220928

上传日期:2022-09-28 14:24:46 / 研报作者:李子卓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东亚前海证券-化工行业点评报告: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驱动、新型储能迎发展机遇-220928.pdf
大小:29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亚前海证券-化工行业点评报告: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驱动、新型储能迎发展机遇-220928

东亚前海证券-化工行业点评报告: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驱动、新型储能迎发展机遇-220928
文本预览:

《东亚前海证券-化工行业点评报告: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驱动、新型储能迎发展机遇-220928(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前海证券-化工行业点评报告: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驱动、新型储能迎发展机遇-220928(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亚前海证券《化工行业点评报告: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驱动、新型储能迎发展机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行业点评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兴起带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能源消费是我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其中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较大,推动电力行业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持续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和风电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合计达101GW,2022年1-8月合计达59.1GW。由于新能源发电依赖于自然资源,因此其一般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的问题,进而导致其与实际用电需求出现错配。储能具有存储释放电能、调峰调频的作用,可平滑不稳定的新能源发电和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因此配置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供需错配以及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新能源发电并网带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达12.7GW,相较于2021年全年的3.4GW增长2.7倍。   新型储能是指抽水储能以外的储能技术。相较于传统储能技术,新型储能具有配置灵活、响应快、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可在新能源发电中发挥调峰、调频、爬坡等作用,有利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新能源发电带动下,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逐渐提升,根据中国储能网数据,2021年我国抽水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9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为12.2%。   目前新型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新型储能主要包括锂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其中锂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均属于电化学储能。根据CNESA数据,2021年我国锂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装机规模占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比例分别为89.7%、5.9%,合计达95.6%。锂电池储能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可小型分散配置、充电速度快、放电功率高、系统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目前主流新型储能。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助力新型储能发展。“十四五”时期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助力其由商业化初期阶段转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21年7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并于2022年3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使新型储能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并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于2022年4月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新能源发电占比逐步提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于2022年6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出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创新储能发展商业模式,明确其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8月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指出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综合来看,目前新型储能处于商业化发展初期。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新型储能产业前景广阔。   投资建议   新能源发电并网带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叠加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助推新型储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新型储能有望迎来发展机遇,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拓邦股份等。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