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2022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和债市分析:结构瑕疵不掩趋势向好-220610

上传日期:2022-06-10 20:31:27 / 研报作者:明明章立聪余经纬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2022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和债市分析:结构瑕疵不掩趋势向好-220610.pdf
大小:34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2022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和债市分析:结构瑕疵不掩趋势向好-220610

中信证券-2022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和债市分析:结构瑕疵不掩趋势向好-220610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2022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和债市分析:结构瑕疵不掩趋势向好-220610(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2022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和债市分析:结构瑕疵不掩趋势向好-220610(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国2022年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79万亿元,同比多增8399亿元;5月M2同比11.1%,前值10.5%,M1货币供应同比4.6%,前值5.1%,M0货币供应同比13.5%。

5月份金融数据在总量上已经验证了“宽信用”复苏,虽然结构上仍然存在瑕疵,但是整体趋势更加明朗,考虑到预计后续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对未来中长期变化的解读可以再乐观一点。

▍信贷总量修复,结构偏弱。

2022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5月金融数据。

5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

总量明显修复,但是在结构上依然更多依靠于短贷和票据贴现,后续刺激信贷需求的相关政策组合还需要继续发力。

观察住户部门贷款:①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同比少增3379亿元:居民购房加杠杆意愿不强,且住房贷款数据一般滞后于地产销售,目前地产景气度相对低迷,后续仍待销售回暖。

②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同比多增34亿元:5月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居民线下活动增加,也促进了消费贷和信用卡需求回暖,但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的疫情仍有反复,居民收入和预期承压,导致居民短期贷款回暖幅度有限。

观察企业部门贷款:①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同比少增977亿元:局部疫情扰动,负面影响也持续到5月,部分地区物流受阻,企业开工率较低,导致信贷需求进一步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5月LPR下调,预计后续可有效拉动中长贷需求,促进信贷“量增质优”。

②短期贷款增加2642亿元,同比多增328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元,同比多增5591亿元: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与信贷投放考核要求仍有矛盾。

▍政府债依然是主要拉动项。

5月社融增量为2.79万亿元,同比多增8399亿元;社融同比增速10.5%,较4月明显抬升,“宽信用”进程修复得到确认。

表外融资整体减少1819亿元,今年以来非标融资监管相对宽松,考虑到“稳增长”目标以及部分地产等企业现金流问题,预计后续非标压降力度会维持偏弱的水平。

企业债券5月融资净减少108亿元,同比少减969亿元:今年上半年信用债总发行额先增后降,取消发行增多,但目前来看,形势已经有所好转。

政府债券净融资1.06万亿元,同比多增3881亿元:政府债净融资成为社融的主要拉动项目。

根据财政部要求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预计6月新增专项债1.2万亿,将成为专项债单月净融资额的历史最高值。

▍M1、M2分化,财政支出加码。

5月M2同比增长11.1%,M1同比增长4.6%,M0货币供应同比增长13.5%。

M2大幅增长,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在稳增长目标下,货币环境宽松、财政投放加速,另一方面是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而M1下滑反映房地产销售较弱,同时企业的盈利预期不佳,持有灵活资金的规模也随之降低。

5月住户存款同比大幅多增,反映其储蓄意愿升高。

财政性存款在央行上缴利润以及发债提速的背景下,可用财力直接增强但相较于去年仍少增3665亿元,反映财政支出力度较大,财政直达资金加速拨放,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的态度较为坚定。

▍总结:5月银行间市场资金存在淤积,短端利率低位运行,“培育和激发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是当前政策层面的最重要指向。

金融数据已经验证“宽信用”复苏,虽然在结构方面仍有瑕疵,但趋势向好。

考虑到6月份作为上半年收官月,银行预计将会集中发力,配合政策支持引导,信贷数据料将继续提振。

同时,目前地方债发行节奏前置,预计也会进一步拉动上半年的社融增速。

对债市而言,近期主线仍然是宽松资金面与复工复产进度预期的多空博弈,短期内利率可能维持震荡走势;中长期来看,考虑经济复苏态势明朗、货币政策重心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移等因素,我们建议警惕长端利率上行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