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2年4月进出口数据点评:供应链受阻对出口的拖累在4月最显著-220510

《中信证券-2022年4月进出口数据点评:供应链受阻对出口的拖累在4月最显著-220510(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2022年4月进出口数据点评:供应链受阻对出口的拖累在4月最显著-220510(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3月以来疫情带来国内供应链受阻,3月当月由于港口有货源储备出口未受到显著影响,但疫情对4月出口的拖累较为显著,随着物流逐步恢复和企业复产复工的持续推进,预计5月将有所改善。 今年随着强劲的外需逐步转弱,出口增速也将出现边际放缓,但除需求因素外,近期市场担心越南对中国的出口替代而看空后续出口,我们认为该因素对出口的拖累作用并不强,中美潜在的部分商品关税取消反而利好出口增长。 ▍事项:2022年4月份,中国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增长3.9%(Wind一致预期5.3%),3月为14.7%;进口金额(美元口径)增长0%(Wind一致预期-2.5%),3月为-0.1%;贸易差额为511.2亿美元。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国内供应链受阻对出口的拖累在4月较为显著,5月将有所改善。 2022年4月出口增速为3.9%,低于市场预期的5.3%,出口的压力主要来自3月以来疫情导致国内供应链受阻。 我们在上月点评中强调,由于港口有出口货源的储备,因此疫情对3月当月的数据影响并不显著,但会显著拖累4月的出口数据。 4月的出口增速较3月回落10.8个百分点,尤其是上海地区涉及的主要出口行业中,4月出口增速均出现了相较于总量更为明显的回落。 例如,汽车(包括底盘)4月出口增速为8.6%,较3月回落了46个百分点,4月的船舶增速为-31%,较3月回落了28个百分点。 分国别/地区来看,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9.4%、7.9%、-9.4%和7.6%,其中对日本增速回落最多,可能和上海港短期受到冲击有关。 向后看,5月物流已经逐步恢复,上海企业也陆续复产复工,预计5月出口将在4月的短暂冲击后有所改善。 我们认为出口最主要的风险来自需求端的变化,如美欧国家在刺激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退出后需求的边际变化。 我们的基准判断是海外需求缓慢下降,因此中国出口增速或将呈现出全年逐步回落的状态。 ▍除需求因素外,市场担心越南对中国的出口替代而看空后续出口,我们认为该因素对出口的拖累作用并不强,中美潜在的关税取消反而利好出口增长。 市场担心越南对中国出口替代的问题,我们认为产业转移是缓慢渐进的过程,且以中国的经济和外贸体量很难出现完全的替代者。 短期来看,特定的时间段内,越南和中国的出口增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例如2020年初中国疫情阶段、2021年三季度越南疫情阶段,此次又类似于2020年初的状态。 从中国和越南的贸易关系来看,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也是越南第二大出口国家。 2020年越南总进口金额2624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进口为842亿美元,占比32%,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也是越南第二大出口国家。 因此短期中越更多是相互需要、相互合作,而非相互替代的状态。 因此对出口代替问题对年内出口的拖累无需过度担心。 反而是美国已经释放中美部分商品关税存在取消的可能性,后续可能会对出口增长产生助力。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5月3日宣布,该办公室将启动对“301调查”相关行动的法定复审程序,中美部分商品关税后续存在取消的可能性。 ▍进口方面,进口环比增速显著低于历史均值,显示内需偏弱。 2022年4月进口持平去年同期,环比增速为-2.8%,显著低于过去10年的均值6.4%。 从进口国家/地区来看,中国对美、欧、东盟、日本的进口增速分别为-1.2%、-12.5%、4.5%和-15.1%,对东盟的进口增速好于其他区域。 从商品上来看,进口维持增长的主要是煤炭、原油、肥料、天然气等原材料,产成品大部分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原材料相关的进口正增长中有一部分来自价格的贡献,总体来看主要还是国内需求偏弱导致进口增长的表现弱于历史季节性。 当前上海疫情逐步缓解,物流、复产复工都在持续推进,我们认为内需压力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因此预计5月进口增速也将出现小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