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控疫情、稳经济、防风险-220429

《中信证券-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控疫情、稳经济、防风险-220429(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控疫情、稳经济、防风险-220429(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三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稳增长层面,宏观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稳市场主体,保民生,稳就业,保运转,以基建投资拉动需求。 防风险层面,房地产、资本市场和平台经济均是关注重点。 ▍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 政治局会议强调“三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疫情防控方面,“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放在了相对靠前的位置,坚持动态清零,但政策可以更加灵活。 经济增长方面,仍然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但其核心考量在于稳就业、保民生和防范经济失速风险,实质重于形式。 ▍财政政策:减税降费加快落实,增量政策亟待出台,财政在稳增长中承担较多责任。 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 在当前更大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之下,稳增长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财政的资金支持,包括①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一揽子帮扶政策;②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③部分疫情较为严重地区的重要民生商品供应;④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⑤定期大规模核酸监测和疫情防控支出等等。 为缓解财政收支的压力,特定金融机构加大了利润上缴,也可能阶段性增加短期国债发行予以支持。 ▍货币政策:删去笼统表述,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 此次会议删去了以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对货币政策取向和流动性环境的笼统表述,要求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加大,货币政策的确定性也加大。 除了加速落实确定政策,还要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做好政策储备。 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物价上行风险加大、美联储加息、海外多国宽松货币政策退潮的复杂环境,各类工具的排布更为重要。 结构性工具将平衡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以再贷款为代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依然是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手段,预计2022年全年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有效改善信贷总量与结构,社融同比增速年内有望接近11%。 ▍基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投资拉动需求。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扩大有效投资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的表述是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的简要概括。 未来将聚焦五大领域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基础设施。 第二,信息、科技、物流等基础设施。 第三,传统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 第五,国家安全基础设施。 预计自上而下的政策变化将推动基建项目和融资更加顺畅。 预算内资金充足,城投融资环境也会较去年有所改善,我们认为全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冲击10%。 ▍房地产:鼓励因城施策的放松和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关注两个重点:第一,“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意味着各个城市陆续出台的地产需求端放松政策得到中央的认可和支持,各个城市或可根据自身情况实施更大程度的松绑。 第二,“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无疑是本次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和房企鼓舞最大的表述。 预计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优化和放松将是缓释房企信用问题和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环。 预计房地产销售底或将在这一轮疫情冲击过后出现,投资底则仍需等待。 ▍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局部疫情反复对消费短期冲击明显,居民收入增速低、消费支出意愿低导致内需不足的中长期影响逐步显现。 而消费是内需的最大组成,稳增长的目标下,除了扩大基建、房地产、制造业领域的需求外,促消费也必不可少,各项促消费政策落地将支持消费恢复。 ▍反垄断:对于平台经济的表述发生重大变化。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对于资本和平台经济,过去更多地使用“加强”监管,而这一次使用了“完成”一次,意味着监管力度或可能接近见顶。 第二,强调出台“具体措施”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平台经济的规范接近落地。 在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港股互联网公司普遍大幅反弹。 ▍外贸外资: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外资方面,证券投资流出压力有所缓和。 稳增长见效的过程中,外资或仍保持一段时间的观望态度,但是不改外资增配人民币资产的长期趋势。 当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热情仍高,未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是稳住外资基本盘的重点。 对于外贸而言,外需短期内仍具韧性,东南亚对于我国出口的替代效应或短期加大,但东南亚产能修复对我国出口或也无法构成长期替代效应。 从全年维度来看,随着稳外贸政策的成效逐步显现,国内供应链有望尽快修复,我国出口增速在短期承压后或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资本市场改革:稳定资本市场运行提升至更高维度。 相较于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次会议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的提法变化主要在两方面:第一是明确“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第二是“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 这两个提法和近期政策层的动作一脉相承,3月16日国务院金稳委会议首次提出积极回应市场关切,4月1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召开的社保和部分大型银保机构座谈会上指出各类资管机构要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 同日国办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也是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举措。 本次会议在更高层面明确稳定市场的举措,说明政策层将稳定资本市场运行提升至更高维度,有助于进一步稳定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债市策略:短期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和流动性宽松限制利率的上行空间,但财政、基建、房地产等领域政策的进一步加力则强化了宽信用预期。 对于利率债而言,短期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震荡,年内则面临上行风险。 对于信用债而言,财政政策发力和信用环境改善会对城投、地产等信用债形成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