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1年7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210816

《中信证券-2021年7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210816(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2021年7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210816(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7月受到洪水和疫情反复等诸多扰动因素冲击,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工业增加值7月增速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社消的两年复合增速较6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我们预计后续货币财政政策将适度发力。 财政政策方面,8月即将迎来年内最多的新增专项债发行,且预计后续月份将加快推进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进度。 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央行有一定可能在四季度采取置换降准或定向降准的方式对冲风险,总体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支持。 经济:7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显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我们在之前报告《一周宏观述评(第十三期)―海外经济延续平稳复苏,关注疫情对内需的扰动》(2021-8-8),已经下修了对三季度经济表现的预期,预计后续货币财政政策将适度发力。 7月受到洪水和疫情反复等诸多扰动因素冲击,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社消的两年复合增速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相较于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对经济的恢复态度显得更为谨慎,尤其三季度开始的疫情扩散范围和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普遍超出市场预期,我们预计逆周期调节的政策仍将保持积极的态势。 财政政策方面,8月即将迎来年内最多的新增专项债发行,且预计后续月份将加快推进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进度;货币政策方面,鉴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和当前政策关注的中小企业的经营问题仍然凸显,在“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的政策思路下,我们预计央行有一定可能在四季度采取置换降准或定向降准的方式对冲风险,总体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支持。 工业:短期扰动明显,两年平均增速年内首次跌至6%以下。 7月份,受到散点疫情、极端天气以及暑期设备维修等短期扰动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增长6.4%,相较于2019年的两年复合增速为5.6%,为年内首次跌至6%以下。 从结构上看,目前公布的17个细分行业中,仅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的增加值的两年平均增速较前值改善。 我们预计随着短期扰动因素的逐渐消退,工业生产增速(以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口径计)仍有向6%~6.5%区间修复的潜力。 投资:单月增速回落明显,预计四季度基建或有向上动能。 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累计同比增长10.3%,两年复合平均增长4.3%,然而从我们估计的单月同比增速来看,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前值6.0%回落至了-0.4%,由正转负,回落较为明显,这种回落也在投资分项的重要领域中有所体现。 其中,据我们估计制造业投资单月两年平均增速由前值6.0%下滑至2.8%,或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回款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承压、从而放缓投资有一定关系。 同时,7月地产投资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同时房地产销售面积单月同比由正转负。 另外,受高温天气、雨水过多等不利于施工的因素影响,本月基建投资增速延续了回落的趋势,但后续随着财政政策适度发力,我们预计四季度基建或有较大增长空间。 消费:疫情冲击下接近年初冬季疫情时的增长水平。 疫情冲击下两年复合的消费增速为3.6%,接近年初3.1%的水平。 7月下旬的南京疫情较5月底的广州疫情更为严峻,对消费的拖累也更加明显。 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分两个层次,第一个直接的层次是疫情带来的社区封闭等限制居民的社交消费场景,因此对服务性消费和部分可选商品如服装、汽车等冲击较大;第二个层次是疫情对经济各个方面形成冲击后反作用于消费,例如疫情带来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供给端的压力问题等都将反过来影响居民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从而进一步传导到消费。 这两个层次对消费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随着疫情延续的时间拉长,第二个层次对消费的影响将愈加凸显。 7月的社消数据中呈现出服务性消费的回落并不明显,主要压力来自商品消费。 向后看,疫情在8月初的扩散范围较7月有所增大,因此预计对消费的拖累还将持续存在。 同时要关注8月经济其他方面如企业利润、就业等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6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持平前月。 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6.2%、4.2%,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进一步显著上升,显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观察历史来看,青年群体(16-24岁)的调查失业率在疫情发生后出现显著上升,此后一直未出现明显改善。 考虑到年轻人、大学生群体在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主体中的就业比重更大,因此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和经济中结构性问题(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密不可分。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将中小企业的恢复作为政策的关注重点,预计后续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将在政策调整和经济修复的过程中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