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金融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二永债,利差重回高位,关注配置价值-230205

《申万宏源-金融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二永债,利差重回高位,关注配置价值-230205(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金融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二永债,利差重回高位,关注配置价值-230205(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级发行回顾:2022年二级资本债供给放量,永续债发行缩减。国有大行为主要供给方,流动性稳健。(1)二级资本债全年共发行9108亿元,同比增长48.1%,发行人以国有行为主,城商行、股份行为辅。国有行、城商行、股份行、农商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规模分别为6600亿元、1000亿元、1104亿元和403.55亿元,同比分别变动+65.0%、-12.3%和+69.3%和+12.5%,国有及城商行发行增量较多。(2)净融资分类型看,除股份行外二级资本债均融资流入。国有行净融资流入2940亿元,同比增加1220亿元;股份行净融资流出559亿元,同比下降675亿元;城商行净融资流入16.5亿元,同比上行272亿元;农商行净融资流入75.4亿元,同比上行135亿元。(3)银行永续债全年发行金额2806亿元,同比下降51.7%,其中国有行、城商行、股份行、农商行发行永续债规模分别为2000亿元、100亿元、661亿元和45亿元,同比均下降,降幅分别为51.7%、29.0%、93.2%和74.7%。永续债暂无到期,净融资量与发行量等同。(4)从发行节奏看,二级资本债供给大月主要由大行发行驱动,大行1月、6月、11月发行较多。区域性银行发行主要在7-8月以及12月。永续债方面,1-4月、8-9月为国有大行发行高峰。城商行发行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2022年二级资本债不赎回事件汇总:部分城农商行已发生二级资本债不赎回情况,不行使赎回权将对估值带来较大波动。2022年二级资本债公告不赎回债券共有24只,共涉及20家发债城农商行,其中包括16家农商行、4家城商行。不赎回债券余额合计为110.6亿元。除17滨海农商二级01、17抚顺银行二级、17朝阳银行二级对应的三家银行外,其余17家银行均为2022年首次到期不赎回主体。整体来看,发生不赎回事件的二级资本债评级主要分布在A+、AA+和AA评级。山西银行(主体评级AAA)、营口银行(评级AA+)为2022年首次发生不赎回的城商行。其中,山西银行为新设合并成立,承接了原晋城银行的债务,2022年4月决定对原晋城银行在2017年发行的二级资本债不行使赎回选择权。辽宁省的营口银行首次发生不赎回,我们在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辽宁省二级资本债观察:不赎回存风险,整合进行时》对于辽宁省发债银行进行梳理,其中营口银行存在资产质量较差、同业负债占比偏高的问题。
分区域看,2022年发生不赎回的银行集中在辽宁、山东、天津等省份。(1)辽宁省:营口银行、抚顺银行、朝阳银行三家城商行发生不赎回,其中抚顺银行、朝阳银行均在2021年已有资本债不赎回。(2)山东省:年内不赎回主体均为农商行,包括山东齐河农商行、山东莒县农商行、山东安丘农商行、山东广饶农商行、山东龙口农商行和山东荣成农商行,均在22年首次不赎回。除山东广饶农商行缺失数据外,其他主体的21年末资本充足率均在11.2%-11.8%不等,面临一定资本补充压力。(3)天津:不赎回主体为天津滨海农商行,此前已发生不赎回事件。(4)山西省:山西银行、山西运城农商行为2022年首次不赎回的主体。(5)吉林省:吉林蛟河农商行在年内发生两次不赎回,其资本充足水平极低,21年末资本充足率为1.7%。延边农商行发生三次不赎回。(6)安徽省:2022年不赎回主体包括阜阳颍东农商行、铜陵农商行、滁州皖东农商行。(7)湖北十堰农商行、青海大通农商行在年内发生首次不赎回。
二级市场利差复盘:2022年末的利率调整中,金融债信用利差也发生大幅调整,回溯二永债2022年利差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4月):债市震荡承压,二级资本债利差震荡为主。春节后各地房地产政策有所松动,市场宽信用预期四起,多数信用债品种利差均有所上行,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利差同样逐渐走扩,5年期AAA级二级资本债利差3月末较年初走扩30BP以上,4月开始全国疫情多点爆发,以上海等华东区域为主,基本面数据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动力不足,货币政策取向纠结,债市预期反复,二级资本债利差中枢逐渐下行。2.第二阶段(5-7月):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下的债市预期反复,二永债利差先上后下。海外持续强劲加息,同时疫情形式逐渐趋于改善,经济预期明显改善,二级资本债利差从4月低点逐步上行,中短期上行节奏早于长期。7月国内疫情反复,同时出现楼市短贷蔓延,引发市场悲观预期升温,中短期二永债利差再度下行。3.第三阶段(8月-12月):地产“三支箭”、疫情政策优化、理财赎回等多重因素引发利差走扩。8月后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稳定,超预期降息后债市对利空因素明显更加敏感,中债担保发债等地产支持政策频频出台,宽信用预期再起,但经济数据表现偏弱,二级资本债在这期间利差震荡探底。11月债市调整后理财大量赎回加剧债市波动,二级资本债利差大幅上行,均走扩至年内高点。站在2023年初,二永债相对其他信用债的利差抬升至较高位。
2023年二永债展望:利差抬升后暂未见趋势反转机会,流动性为上。本轮赎回冲击中,国有行、股份行二永债的信用风险溢价较窄,受到利率波动的冲击更加直接和迅速,近期虽有一定行情修复,但2023年年利率调整压力仍存,预计中长久期二永债继续面临估值风险。从历史换手率看,二级资本债流动性优于永续债,国股行流动性优于城农商行,短久期流动性优于中长期。国有大行方面,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附加资本要求下,通过静态测算估计,预计四大行距离2025年风险加权比率要求尚存约1.4万亿元资本缺口,距离2028年风险加权比率要求尚存约3万亿元资本缺口,关注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的推出。城农商行方面,可挖掘华东、广东、湖南等区域优质银行主体以增厚票息。
风险提示:利率调整带来估值风险,中小银行资本压力较大或导致不赎回事件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