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申万宏源-产业债及金融债2023年投资策略:流动性为上-221216

研报附件
申万宏源-产业债及金融债2023年投资策略:流动性为上-221216.pdf
大小:248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申万宏源-产业债及金融债2023年投资策略:流动性为上-221216

申万宏源-产业债及金融债2023年投资策略:流动性为上-221216
文本预览:

《申万宏源-产业债及金融债2023年投资策略:流动性为上-221216(6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产业债及金融债2023年投资策略:流动性为上-221216(63页).pdf(6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般产业债展望
  回顾:风险偏好压制,顺势而为
  一级:Q2至今产业债融资偏弱,基建为宽信用主要抓手,其他行业投融资意愿不强,6-11月产业债净流出4070亿。
  二级:今年信用利差变动分成四阶段复盘。下半年期限利差收窄,短久期品种更佳。(AA-)-AAA等级利差历史分位数均在80%以上,产业债信用下沉意愿较弱。
  二级:Q3起行业利差分化,强周期类利差整体上行,由于地产需求弱延续,钢铁利差自7月起上行最快,其次为水泥。中游制造类利差整体下行,主因汽车、造纸、电子利差下行较多。公用基建类窄幅震荡趋平。消费服务类利差整体上行,散点疫情冲击休旅和商贸行业利差边际抬升。
  大类行业:
  盈利、营运、偿债和杠杆四维打分:上游基本面绝对强、相对弱。中下游基本面现实弱、预期好。
  尾部风险:房地产、批发零售、建筑的高收益债规模上行。
  信用利差从二分法看,预计流动性利差调整走阔,等级利差维持高位。信用边际变化视角:上游利润占比维持较高,但前期利差下行较快,挖掘主体偏好下降,偏弱主体存估值风险;中下游中,设备制造业(机械、电气)经营改善,存在信用边际改善机会。
  煤炭:持续经营能力提升较多,可关注永续债机会
  钢铁:以防御为主
  中资美元债:高息环境带来性价比,绩优美元债可关注
  地产债展望
  供地:总量下行和底价占比高
  集中供地的多城加推四五批次,城市热度分化。126号文限制国资拿地后不开发的行为。
  保交楼:带动竣工韧性
  除自身股债融资外,金融机构及纾困基金、城投介入的支付与偿还模式中,销售剩余房屋是核心变量。明年保交楼延续带动竣工端更加有韧性。
  销售:后续趋势建立的最关键指标
  市场下行压力与2014年相比:房企拿地热情差;销售实际数据差;地产开发商财力和预期差;库存压力较低;需求刺激政策比2014年棚改、认贷不认房的政策影响小。基本面大幅改善的概率低。改善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温州经验:房价预期下降后炒房不再,调整周期3-4年。
  融资:三箭齐发,情绪修复
  第二支箭、第三支箭募投用途以项目建设和缓解房企流动性为主。短期流动性改善后,核心仍在后续销售。今年以来房企分主体超额利差复盘看,11月央国企、未出险民企境内债利差转降。
  城市:相对优势的排序
  拿地端行为反映核心城市韧性。人口流入流出与房价同比存在较强相关性。
  主体&化债:关注存量资产
  由于前述城市分化不断演绎,关注存量资产,具有深耕产品力的非国有房企较国企仍具有优势。
  出险房企的化债手段包括推进展期、债转股,项目储备是回归经营正常关键。
  金融债展望
  二永债:利差处于相对高位
  二永债当前利差相对其他信用债处于历史高位,一级市场二级资本债发行放量,永续债供给减少,下半年利率调整背景下,利差上行幅度较大。
  利率调整压力仍存,短久期票息策略占优
  利率仍有较大调整压力,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久期偏长,防御属性偏弱,但仍然具备高票息的优势,可选择短久期优质银行主体获取票息收益。
  二级资本债流动性优于永续债,国股行流动性优于城农商行,短久期流动性优于中长期,城农商行票息收益高于国股行,综合流动性和票息收益,高流动性、强资本实力银行主体性价比更高,可重点关注华东、广东、湖南、山东等区域优质银行主体。
  国有大行:二永债主要供给方,TLAC资本补充工具发行可期
  2022年1-11月二永债发行来看,国有大行为主要发行供给方,流动性稳健。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是在巴塞尔协议基础上,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提出的附加资本要求。通过静态测算估计,预计四大行距离2025年风险加权比率要求尚存约1.4万亿元资本缺口,距离2028年风险加权比率要求尚存约3万亿元资本缺口。
  城农商行:关注二级资本债赎回情况、区域整合进展
  资本补充压力下,部分城农商行已发生二级资本债不赎回情况,不行使赎回权将为估值带来较大波动,需关注区域城农商行资本实力表现、整合进展情况等,防范不赎回风险,挖掘核心区域资本实力较强的优质主体。
  风险提示:
  由于债市调整压力造成一二级价差,产业债发行供给下行风险。
  中资美元债投资中的汇率风险。若境内房地产基本面恢复不及预期,对于美元债的情绪传导风险。
  煤炭、钢铁主体基本面评分量化模型存在局限性,需结合定性分析。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带来的信用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