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申万宏源-强赎事件面面观-221130.pdf
大小:198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文本预览:

《申万宏源-强赎事件面面观-221130(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强赎事件面面观-221130(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转债赎回分为到期赎回和有条件赎回。2017年以来仅海印、洪涛等7只转债到期赎回,有条件赎回分为两类:未转股余额低于一定金额(通常是3000万)和股价一段时间内大于转股价的阈值(通常在130%)。未转股余额低于3000万触发赎回的转债较少,2017年来仅中装、天马、辉丰、江南和英科转债(未赎回)。除此之外,2017年以来至2022年10月底共有202只转债强赎退市。已强赎转债赎回公告发布时间通常在第一、三季度,第二季度较少,且评级相对较高,存续期在两年以内占比77%。正股行业上呈现成长性或周期性的特点。电力设备、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是赎回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风格分布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和周期。
   《管理办法》颁布是强赎信息披露要求的分水岭,现赎回信披要求逐渐严格、趋于完善。2017年以来,转债关于赎回的相关规则共经历两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2017.1-2021.1)、第二阶段(2021.1-至今)。第一阶段赎回信披要求较为宽松,仅上交所和深交所创业板要求满足赎回条件次日发布是否赎回公告,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并无要求。在证监会颁布《管理办法》后,沪深交易所分别修订原有规则,主要新增事前风险披露(预计满足赎回条件前五个交易日前发布公告提示风险)、满足赎回条件当日发布是否赎回公告、不赎回后三个月不能行使赎回权等。目前尚有一些细节需明确,如事后风险提示理解略有差别、不发布不赎回公告的下一起算日可能会不确定等。
  转债估值在强赎日前后20个交易日总体呈负贡献,且强赎日有非常显著的估值损失效应。今年以来,随着新规实施,T-5日到T日预计满足赎回条件的风险提示公告有效提醒投资者潜在强赎风险,使估值负效应有明显加深。但值得关注的是T日依然存在估值大幅下降的情况,表明强赎事件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强赎事件基本不受转债市场所处阶段影响。因此建议投资者在买入和持有转债时,对于潜在的强赎标的应提前尽早纳入关注。转债强赎对正股的负面影响虽有但不显著,强赎后5日的累积超额收益(CAR)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正股占比仅两成。从比例上看,T日和T+1日正超额收益占比最低。
  不强赎事件本质脱胎于强赎事件。不强赎事件发生会带动估值修复,但因为市场可能存在信息提前反应的现象,所以相较不强赎所带来的估值修复程度,强赎导致的估值损失更大。因此仅仅博弈不强赎的预期差,收益比并不高。同时,首次发布不强赎公告估值修复力度更大,这有可能是因为不同上市公司对于赎回转债的态度各异,因此市场存在一定的预期差。
  转债在下列6种情况下强赎概率较高:1)转股溢价率在窗口期的变化幅度较大以及收敛至5%以内;2)同一转债发布不强赎公告和发布强赎公告前的转股溢价率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3)存续期较长的转债首次触发强赎后赎回概率较大;4)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超过20%的转债公告赎回的概率较小;5)同一公司对于转债强赎的态度相同的概率较大;6)转债强赎安排亦与正股所在细分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有关。
  风险提示及声明: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可能受分析样本不同而产生一定偏差。本报告不涉及对未来走势的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构建,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能失效。阅读本报告时,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理解可转债产品的波动、风格、历史业绩、风险等因素,对组合业绩可能造成的影响。报告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