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上海-2018年下半年策略报告-180716

《第一上海-2018年下半年策略报告-180716(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上海-2018年下半年策略报告-180716(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美国经济增速领跑发达国家,基本面仍强劲
2018 年一季度美国GDP 实现2.2%的增长,高于预期。在今年6 月全球制造业PMI 降至11 月新低53.0 之时,美国制造业PMI 达60.2,不仅远超预期且为近14 年来的次高水平。美国6 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1.3万,好于市场预期,失业率上升至4%,劳动参与率升至62.9%。同时5 月PCE 同比增长2.3%,核心PCE同比增长2.0%,为近六年来首次达到2%的通胀目标。美联储6 月FOMC 会议对增长和通胀的信心进一步加强,明确表示将加息至中性利率以上,略偏向鹰派。因此可以预见,本轮美国的经济扩张仍在继续,而通胀率上行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将促使美联储进一步推行加息政策。此外,美元从4 月开始进入升值通道,显示出美国经济相对欧日等经济体的强势与贸易战及地缘政治动荡驱生的国际避险情绪。
政治方面,美国将在11 月6 日举行国会两院的中期选举。年初以来,共和党占多数席位的参众两院在贸易战等问题上与特朗普较为一致,甚至在制裁中兴事件中比特朗普更为强硬。另外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于2017 年8 月跌破40%,但在宣布一系列贸易战政策与税改措施后已经回升超过50%。因此可以预见,为谋求连任,特朗普可能继续保持对华强硬态度以迎合曾帮助他赢得大选的中低收入群体等。
欧元区经济复苏放缓,政治风险仍需关注
欧元区上半年经济复苏放缓:2018 年上半年欧元区宏观经济局势总体稳定,但各类经济指标表现有所分化。一方面,受零售贸易业显著下行及经理人悲观情绪影响,欧元区2018 年一季度GDP 增速为0.4%,低于去年同期的0.6%,同时欧洲央行下调2018 全年GDP 增速至2.1%。其次制造业PMI 指数自年初以来逐月下滑,6 月制造业PMI 为54.9,低于预期的55.0 及5 月的55.5。另一方面,欧元区5 月调和CPI 同比增长1.9%,高于预期的1.6%与4 月的1.2%。即便剔除波动较大且价格急升的能源及未加工食品板块,欧元区6 月CPI仍高于预期。但由于未来能源价格上行空间缩窄,我们预计欧元区下半年CPI 增长将放缓,不过实现欧洲央行“全年通胀1.7%”的目标有较大可能性。另外,欧元区6 月失业率为8.4%,符合预期的同时也创下近9年来新低。欧元区6 月商业信心指数为1.39,与前五个月数据基本持平。
政治方面,欧元区各国正在复杂的局势下艰难寻找着平衡与出路。欧盟在最核心和棘手的移民问题上终于达成了协议,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盟的紧张局势;意大利信奉民粹主义的反建制党赢得选举,在历经四个月的僵局后成功组建了新政府;加泰罗尼亚问题仍未解决,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却因不信任投票而被迫下台;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内阁部长因难民问题矛盾公开,暴露出德国执政联盟内部的分化。
经济方面,欧美贸易争端加大了欧元区经济的不确定性。2018 年1 至4 月,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增长17%达454 亿欧元。对欧盟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使美国在5 月宣布了对欧盟的钢铁与铝征收关税。而作为反击,欧盟随之宣布对美国约200 个类别的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6 月特朗普威胁将对进口自欧盟的汽车征收20%的关税,7 月美国驻德大使又表示,如果欧盟取消对美国汽车征税,美国将暂停对欧盟汽车征税的威胁。欧美贸易战的反复为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德国此类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欧洲央行在6 月的议息会议中宣布年底结束QE 并维持三大基准利率不变至2019 年中。
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市场波动,“边打边谈”将成新常态
2018 年的中美贸易争端始于特朗普3 月22 日宣布将依据301 条对部分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三个多月以来,潜在的贸易战成为了笼罩在港股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朗普与美国政府的态度历经多次反复,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及不安情绪,投资者不断猜测贸易战是否会真正打响
6 月15 日,白宫发表声明,将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500 亿美元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关的商品。同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 项约500 亿美元进口
商品加征25%的关税。6 月18 日,特朗普通过白宫声明称,考虑对额外20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特朗普表示,已经指示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出台清单。如果中国仍拒绝改变其贸易行为,美国将在法律程序完成后正式对这批中国商品开征关税。此外,如果中国再次出台对等措施,还将考虑再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税。6 月19 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就美白宫6 月18 日声明发表谈话,如果美方丧失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6 月27 日,特朗普表示将对中国投资美国关键技术进行限制。
7 月6 日,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将对来自中国价值340 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贸易战第一枪的开打,击破了认为贸易战不会发生的观望者的幻想。7 月11 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最新声明称,已启动对中国另外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流程。但与此同时,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信息,美国企业可提交关税豁免申请,若该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或加征关税将给申请人或美国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则有望享有一年的关税豁免期,且关税豁免决定适用该产品所有进口方。
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正式加征的对340 亿美元商品的25%的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影响有限。随后特朗普宣称对中国价值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需在公众咨询结束后方可生效,预计8 月底才有下一步的进展。因此,短期来看,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但长期需关注贸易战对于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造成的结构调整和就业下滑等压力。
另一方面,“边打边谈”将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但双方都应认识到大规模、长时间的贸易战将造成两败俱伤。目前中国的战略是以打促和,一方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另一方面扩大开放,推动贸易战问题的和平解决。对美国而言,随时间推移,国内的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将被推升,通胀压力更为显著,加息步伐逐步提速,利率水平的推高和金融环境的收紧将打压经济增长,美股也将明显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