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兴业证券-债券研究:政策密集出台后,该关注什么?-180730.pdf
大小:130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兴业证券-债券研究:政策密集出台后,该关注什么?-180730

兴业证券-债券研究:政策密集出台后,该关注什么?-180730
文本预览:

《兴业证券-债券研究:政策密集出台后,该关注什么?-180730(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债券研究:政策密集出台后,该关注什么?-180730(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由于政策的密集出台,特别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市场分歧加大,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政策引导宽信用后会不会重新来一波加杠杆。短期内政策很难证伪,从出台到执行落地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来观察。不妨对比过去三轮加杠杆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作历史的参考和总结。
        08  年以来共经历三轮加杠杆的过程,均导致了宏观部门债务率上升、信用扩张和效率低下。每一轮加杠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依靠传统的“基建+地产”模式,都从宽货币走向了宽信用,但相比负债成本,资产可以提供的回报却越来越低。即使再来一轮新的“基建+地产”拉动经济,其效率也必然越来越低的,回升的力度也可能大不如前,毕竟当前地方融资平台已经堆积了大量的隐性债务,居民的杠杆率也不低。
        当前政策已经转为从宽货币引导走向宽信用,但原则未变,对走老路相对克制。政策频频指向基调转变,引导信用环境改善。但通篇未提地产,对地方政府融资也仍相对克制。地产行业最多也只是受益于整体信用环境的改善,基建增速快速下行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从融资情况看,压降存量的力度减弱,但表外新增难以出现明显的反弹。对于基建而言,目前各个地方的债务债务率普遍有明显的抬升,在余额和限额管理的约束下,部分地方政府加杠杆的空间已经不大。另一方面,仅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隐性债务在  30-35  万亿之间,每年大约需要消耗  2  万亿左右的利息支付,要对融资平台进行刚兑的同时又重新加杠杆拉动基建的回升,难度是相当大的。对融资平台融资的放松,更多是局限在存量债务层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但增量有限。
        综合来看,对地产调控仍保持定力,地方专项债对基建作用有所提升,但城投平台重新加杠杆拉动基建的能力已经在明显削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有助于缓和信用危机和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但是否能明显拉动经济回升仍有待观察。
        信用危机模式的解除,有助于机构风险偏好抬升,风险资产(权益和信用债)相比无风险资产的性价比是在提升的。但对长端而言,因货币市场维持宽松、短端平稳,长端调整后期限利差空间已经回升至历史较高的水平,长端利率的安全边际在上升,特别是国开债,只要经济没有明显反弹和融资需求回升,长端利率就没有大幅走熊的基础。从市场微观结构看,机构持有利率债久期并不算太高,等回调买入的心态仍然较多,这也限制了回调的幅度。
        从市场的运行逻辑看,内政策密集出台,短期也难以证伪,市场风险偏好仍处于切换过程中。而危机模式解除后,企业融资需求有所恢复,最终落实到盈利和融资需求上,基建虽有所提振,但对地产监管仍趋于严格加上棚改货币化退潮,后续整体融资需求仍然大概率回归至良性下降的过程,长端利率下行的趋势仍未结束(重点关注地产投资及社融变化情况),期限利差空间拉开后仍不乏交易性机会;由于信用环境改善,加上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放松,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债是较为确定的利好,资金宽松给予了加杠杆的空间,陡峭化状态可能进一步延续,但对低等级信用债不宜过度乐观,防风险仍是主线。城投融资放松、边际利好,融资渠道逐步恢复,负债率较低、到期兑付压力不大的地区城投价值明显提升,但对弱城投(债务率高、兑付压力大)勿宜过度乐观。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