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大国博弈》系列第十篇:为什么我们看四季度中美经贸缓和?-210830

《光大证券-《大国博弈》系列第十篇:为什么我们看四季度中美经贸缓和?-210830(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大国博弈》系列第十篇:为什么我们看四季度中美经贸缓和?-210830(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写在前面:4月份,我们明确提出中美关系将维持“政冷经热”格局,并且持续推出报告,论证经贸缓和的路径、中美诉求、关税减免的优先级。 4月,在报告《气候先行,关税殿后,中美经贸缓和路线图》中我们提出,中美关系将长期维持“政冷经热”的格局。 6月,报告《“政冷经热”怎么谈,美方诉求在哪里?》进一步分析出中美两方谈判的诉求和底线。 8月,报告《美国最想减免哪些产品的对华关税?》认为美方最有可能,优先将机电产品和机械设备放入关税减免程序,或新一轮豁免清单中。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全盘阐述中美经贸四季度缓和的逻辑。 核心观点:中美二季度开启正常沟通,美政府大员释放明显信号。 5月,中美高级别官员两次通话,中美经贸领域开启正常沟通。 7月,美财政部长耶伦公开质疑对华关税,释放出明显信号。 8月,美国多个商业团体致信美国政府,要求减免对华关税。 8月12日,彭博社报道,耶伦正在考虑访华。 减免对华关税,美国有动力、有诉求。 动力:缓解通胀压力,撬动经济恢复。 美国进口商承担了90%以上的对华加征关税,对华关税向美国输入通胀。 据我们测算,美国取消全部对华关税可以降低终端消费价格约0.2个百分点,可以降低生产环节价格约0.7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中国目前也对美方征收反制关税,非第一阶段协议产品,今年以来对中国出口表现较差,限制了美国经济复苏。 诉求:拜登更在乎结构性的经济问题,关注过剩产能、市场开放。 通胀压力削减多少,并不是拜登的核心诉求,通过减免关税换取利益,才是核心诉求。 中美经贸领域谈判中,除了第一阶段协议之外,拜登将主要聚焦于结构性问题,包括过剩产能,相关市场加大开放,以在2022年中期选举之前,回馈基本盘,稳固摇摆州。 四季度有望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窗口期。 在美国国内就业基本恢复、但通胀依然存在较大压力时,就是拜登减免对华关税的合适契机,这一窗口期大概在四季度。 一方面,全美大流行病失业补贴将在九月初到期,加速居民重返劳动力市场。 另一方面,美国供需不平衡的格局短期依然会维持,预计通胀四季度还将处于高位。 需求端,7月PMI数据显示美国需求依然在快速扩张,三轮对居民发放的3200美元直接补贴,持续支撑下半年需求。 供给端,美国本轮补库的起始库存水平较低,在补库的过程中,又面临了退休人口增加、关键性基础材料短缺、原材料交付时间延长等问题的限制,供应链瓶颈短期难以解决。 “政冷经热”格局持续,政治方面,中美博弈将成为常态。 首先,民主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会表现的更为强硬。 其次,拜登上台后,无论是化解国内贫富差异和种族矛盾,还是拉拢西欧国家加入全球加税计划及美版“一带一路”,都需要树立一个假想敌。 上任以来,拜登四处渲染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更是操弄病毒溯源、以期对中国施压。 因此,即使经贸关系缓和,政治层面,中美摩擦也将成为常态。 认清现实,抓紧时间窗口,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才是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