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2023年2月价格数据点评:国内通胀缘何大幅降温?-230309

文本预览:
事件: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2月份全国CPI和PPI数据。1)CPI同比1.0%,前值2.1%,市场预期1.8%;CPI环比-0.5%,前值0.8%;2)核心CPI同比0.6%,前值1.0%;3)PPI同比-1.4%,前值-0.8%,市场预期-1.3%;PPI环比0%,前值-0.4%。 核心观点: 2月,受春节效应消退、疫后消费复苏偏弱、食品供给充足等因素影响,CPI同比增速超预期回落;PPI环比走平,与节后工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改善、前期国际油价上涨有关,但受高基数影响,PPI同比仍延续下跌。 1-2月通胀数据显示,疫后消费恢复动能偏弱,服务供给弹性可能高于预期,通胀上行风险正加快消退。随着疫后消费脉冲式修复告一段落,后续消费持续回暖需等待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亟待促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加码。 节后消费降温,CPI同比增速超预期回落 今年1月,受春节效应、疫后服务需求加快释放影响,CPI环比明显上涨,核心CPI加速回升。但进入2月后,受食品、服务价格下跌影响,CPI环比转负,同比增速自1月的2.1%快速回落至1.0%,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1.8%。同期,核心CPI环比也同步转负,同比增速回落至0.6%的低位。导致2月CPI同比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原因:一是,食品价格普遍下跌,除猪价下跌符合预期外,其余鲜菜鲜果等食品价格由于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天气转暖供应充足,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二是,疫后服务价格并未出现持续上涨,而是随着节后需求回落,转为下跌,且跌幅也高于季节性水平。2月,服务价格环比自1月的0.8%降至-0.4%,而历史同期季节性环比为-0.1%。 工业生产、需求回暖,带动PPI环比增速回升 2月PPI环比持平,环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石油、黑色、有色价格均出现上涨。但受高基数影响,PPI同比延续下跌,仍处在磨底震荡阶段。进入2月后,随着节后生产生活全面恢复,各地重大项目开工,带动基建投资需求加速释放,同时房地产供需两端发力,也逐步带动房地产市场回暖。总体看,随着扩内需政策发力、以及疫后经济重启,制造业、建筑业需求回暖,有望带动工业品价格企稳回升。 经济温和复苏背景下,国内通胀风险进一步消退 去年12月防疫政策优化后,市场普遍担忧,因疫后需求快速释放,国内通胀将面临上行风险,类似于海外国家。但在1月、2月通胀数据发布后,这一担忧正加速消退。 首先,1月通胀数据尽管释放出服务价格上涨、核心通胀升温信号,但涨价幅度仍偏温和,主要受春节效应和疫后补偿式消费影响。进入2月后,伴随节后需求回落,服务价格便出现超季节性下跌,表明疫后消费恢复动能偏弱,且服务供给弹性可能高于预期,疫后消费脉冲式修复或告一段落。目前看,尽管消费复苏进程仍在预期范围内,但疫后红利释放效果低于市场预期,后续消费复苏、通胀上行高度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改善,即居民收入恢复情况,亟待提振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等促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加码。 风险提示:海外能源危机再度发酵;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光大证券-2023年2月价格数据点评:国内通胀缘何大幅降温?-230309(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2023年2月价格数据点评:国内通胀缘何大幅降温?-230309(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2023年2月价格数据点评:国内通胀缘何大幅降温?》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件: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2月份全国CPI和PPI数据。1)CPI同比1.0%,前值2.1%,市场预期1.8%;CPI环比-0.5%,前值0.8%;2)核心CPI同比0.6%,前值1.0%;3)PPI同比-1.4%,前值-0.8%,市场预期-1.3%;PPI环比0%,前值-0.4%。 核心观点: 2月,受春节效应消退、疫后消费复苏偏弱、食品供给充足等因素影响,CPI同比增速超预期回落;PPI环比走平,与节后工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改善、前期国际油价上涨有关,但受高基数影响,PPI同比仍延续下跌。 1-2月通胀数据显示,疫后消费恢复动能偏弱,服务供给弹性可能高于预期,通胀上行风险正加快消退。随着疫后消费脉冲式修复告一段落,后续消费持续回暖需等待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亟待促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加码。 节后消费降温,CPI同比增速超预期回落 今年1月,受春节效应、疫后服务需求加快释放影响,CPI环比明显上涨,核心CPI加速回升。但进入2月后,受食品、服务价格下跌影响,CPI环比转负,同比增速自1月的2.1%快速回落至1.0%,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1.8%。同期,核心CPI环比也同步转负,同比增速回落至0.6%的低位。导致2月CPI同比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原因:一是,食品价格普遍下跌,除猪价下跌符合预期外,其余鲜菜鲜果等食品价格由于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天气转暖供应充足,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二是,疫后服务价格并未出现持续上涨,而是随着节后需求回落,转为下跌,且跌幅也高于季节性水平。2月,服务价格环比自1月的0.8%降至-0.4%,而历史同期季节性环比为-0.1%。 工业生产、需求回暖,带动PPI环比增速回升 2月PPI环比持平,环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石油、黑色、有色价格均出现上涨。但受高基数影响,PPI同比延续下跌,仍处在磨底震荡阶段。进入2月后,随着节后生产生活全面恢复,各地重大项目开工,带动基建投资需求加速释放,同时房地产供需两端发力,也逐步带动房地产市场回暖。总体看,随着扩内需政策发力、以及疫后经济重启,制造业、建筑业需求回暖,有望带动工业品价格企稳回升。 经济温和复苏背景下,国内通胀风险进一步消退 去年12月防疫政策优化后,市场普遍担忧,因疫后需求快速释放,国内通胀将面临上行风险,类似于海外国家。但在1月、2月通胀数据发布后,这一担忧正加速消退。 首先,1月通胀数据尽管释放出服务价格上涨、核心通胀升温信号,但涨价幅度仍偏温和,主要受春节效应和疫后补偿式消费影响。进入2月后,伴随节后需求回落,服务价格便出现超季节性下跌,表明疫后消费恢复动能偏弱,且服务供给弹性可能高于预期,疫后消费脉冲式修复或告一段落。目前看,尽管消费复苏进程仍在预期范围内,但疫后红利释放效果低于市场预期,后续消费复苏、通胀上行高度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改善,即居民收入恢复情况,亟待提振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等促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加码。 风险提示:海外能源危机再度发酵;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