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日央行货币政策回顾:央行直接入市?日央行并非好榜样-190114

《华泰证券-日央行货币政策回顾:央行直接入市?日央行并非好榜样-190114(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日央行货币政策回顾:央行直接入市?日央行并非好榜样-190114(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关注日央行货币政策转向风险,认识货币政策局限性
当前日央行货币政策已开始逐渐降低宽松的力度,需关注其可能的转向风险。一方面,日央行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和必要性均不大;另一方面,日央行与各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分化也有走向收敛的可能。从对我国借鉴意义的角度来看,日央行给“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国央行创设新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性固然存在,但在做投资分析过程中仍应着眼于概率进行预判。参考日央行的股票ETF 购买计划发展史及当前状况,我国央行短期内借鉴“日本经验”进入股市的可能性较低。
日央行货币政策演变概览:“无奈”的创新之路
日央行自从走上“量化、质化宽松”的道路以来,不仅购买日本国债,且在工具创新上成为了“实验田”,新手段层出不穷。其不断的政策调整,给股市、债市、汇率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希望从利率调整/JGB 购买和股票ETF 购买两条线索出发,对日央行的货币政策演进史进行简单回顾,以求理清当前日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脉络、政策得失及未来可能的变化。
利率调整、JGB 购买:从持续宽松转向悄然减码
在QQE 初期,日央行在国债购买上与其他国家并没有太大区别。但自从政策实行起,关于其可持续性和对流动性的扭曲的两方面的争论从未停止,为后续货币政策的大幅调整乃至“创新”埋下了伏笔。日央行引入负利率,导致JGB 收益率大幅下降,曲线迅速平坦化,压低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收益率曲线控制看起来是“央行指导价”,实际上则是日央行减码宽松的掩护。目前对10Y JGB 收益率的容忍区间扩大为±0.2%之间,这被认为是日央行酝酿退出宽松的前奏。
股票ETF 购买:对市场或有支撑,但副作用也不可小视
日央行的ETF 购买初衷,是为了帮助日本走出通缩。在实施形式上,购买操作创造新的ETF 份额,不受ETF 市场规模限制。QE 时期,ETF 购买有明确的持续期和购买上限。而QQE 时期则不再预设结束时间。近期日央行修改表述,购买操作的双向弹性增加。在考虑ETF 购买的市场影响时应注意,第一,影响股票上涨的因素很多,ETF 购买对股市上涨的直接推动作用强弱存疑;第二,日央行的宽松政策主要目标是为了促使经济走出通缩,而非推升资产价格。而在市场扭曲、公司治理、退出方式、财富再分配的公平性、汇率等方面的副作用则使得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时应保持谨慎。
风险提示:日央行货币政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