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莫低估央行利率市场化决心-190225

《华泰证券-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莫低估央行利率市场化决心-190225(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莫低估央行利率市场化决心-190225(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价格体制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环。利率市场化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央行最有可能在近期推进利率市场化,而市场对此存在显著的低估。
利率市场化近期央行预期引导明显
2018年以来,央行在多个场合提到利率市场化,我们统计发现,易纲行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会议讲话中提到4次,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媒体见面会、专家座谈会、吹风会等提到4次,央行2018年全部4个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提到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其中在2018年第一季度用专栏详细地阐述了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与传导。我们认为央行多次提到利率市场化,旨在强化预期引导,我们估计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可能加速完成。
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是渐进式的
我国当前利率体系依然实行双轨制,即同时存在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前者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比如公开市场操作、常设借贷便利SLF、MLF等多种工具进行调控,后者则是中央银行公布存贷款官定基准利率。因此利率市场化也是两条线:第一,培育市场化利率;第二,逐步放开对存贷款利率浮动程度的管制。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方向是两轨合一。第三阶段是培育DR007作为存款利率基准,贷款基础利率(LPR)作为贷款利率基准,取消官定存贷款基准利率,使用常备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构建利率走廊。我们当前处在第三阶段,而这正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
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实现
我们认为,取消贷款基准利率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更为中性,预计央行大概率会先取消贷款官定基准利率,后取消存款基准利率。由于官定基准利率仍在公布,LPR目前尚未发挥明显作用,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进入最后阶段,随着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取消,LPR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其与政策利率挂钩是大的方向,在经济下行周期可以通过降低政策利率,以引导LPR下行。LPR与各政策利率挂钩都有利弊,综合来看MLF相对更好。
取消官定存贷款利率的顺序很可能是“先贷款后存款”
我们认为,取消存款官定基准利率的时点可能滞后一些。取消存款官定基准利率,很可能导致存款利率进一步上浮,对货币市场基金、理财、保险等金融业务吸纳资金的能力可能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判断取消存款官定基准利率,有可能配合个人结构性存款管理办法同时推出;如果贷款官定基准利率取消后,市场反应比较平稳,再行推进取消存款官定基准利率。在取消官定存款基准利率之后,应当充分发挥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作用。未来存款利率由银行之间有效协调定价,防止利率大起大落,将是较为健康的模式。
利率市场化最终实现意义深远
我们认为,取消官定存贷款利率的顺序很可能先贷款后存款,央行大概率会选择先易后难的策略。贷款官定基准利率取消,不会使贷款利率大幅波动,会使得央行的政策利率传导更通畅,即央行通过金融市场影响贷款利率,利率同步性会更强。如果存款官定基准利率取消,大概率银行存款利率上行,且央行宏观调控难度大概率变高。
风险提示:存在利率市场化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而推迟概率,存在中小银行发生风险导致利率市场化推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