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一季度央行例会点评:“总闸门”再现,危机预防模式的褪去-190416

《华泰证券-一季度央行例会点评:“总闸门”再现,危机预防模式的褪去-190416(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一季度央行例会点评:“总闸门”再现,危机预防模式的褪去-190416(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货币政策在去年承担了较多的救急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危机预防模式。从2 月份底开始,随着股权质押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社融增速反弹,货币政策进入政策效果观察期,重新兼顾其他传统目标,向稳健中性常态回归。我们坚持近期看法,债市正在正视基本面和政策变化,等待安全垫博弈预期差,十年国债3.3-3.55%是目标区域,赔率改善,胜率还不算高,一旦临近或达到历史中枢附近建议转为积极关注机会。适度信用下沉仍是"顺势操作"。转债保持参与度,但仓位要守(指数机会弱化),个券攻(结构性机会)。
重提“总闸门”、“防风险”,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减弱
去年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淡化防风险,本次例会上,央行货币政策措辞出现微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逆周期调节”,同时“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这些用词都与政府工作报告一致,不应过度解读。但至少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可能需要在“逆周期调节”的同时兼顾“防风险”。此外,本次例会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删除“更加注重”,并要求“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再次出现“总闸门”的提法,具体表现为不搞“大水漫灌”、“广义货币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货币政策措辞边际变化的背后是宏观政策效果显现,重心的微妙变化
此次例会上,央行对国内经济的描述由“平稳”发展演变为“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的质有所提高,强调“金融市场预期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进一步表明稳增长、降税降费、金融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效果显现。同时,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略有改善,删除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的表述,改为“不确定性仍然较多”。货币政策在前期承担了较多的救急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危机预防模式,从2 月份之后重新兼顾其他传统目标,向稳健中性常态回归。
“总闸门”有多种姿势,边际向中性回归,但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尚未改变
此次例会上,“总闸门”再次出现,引发市场关于货币政策收紧的讨论。 “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延续了之前李总理的用词,也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上来说,“把好”比“调节好”、“管住”、“管好”要松,但是比不提“总闸门”略紧,因此我们认为央行下阶段货币政策或比2018 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边际略有收紧,但比2018 年一季度略宽松,可能接近2018 年三季度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状态。
加强政策协调,关注利率改革和金融供给侧改革进程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仍要坚持逆周期调节,但救急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要“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而非货币政策单兵突进。降低实体综合融资成本是今年的主题之一,我们认为要依靠利率改革和金融供给侧改革。此外,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将加快,关注利率两轨并一轨如何推进。
重申降准有必要性但没有紧迫性,降息概率继续下降
在信贷数据好转、CPI 继续走高背景下,货币政策预计会转为真正稳健中性,这是债市需要面对的重要边际变化,市场已经有所反应。二季度资金缺口较大,降准的必要性存在,但具体政策对预期层面的冲击不能低估,央行在时机选择上可能存在顾虑,当前时点降准有必要性,但没有紧迫性。OMO 利率下调的窗口期已经过去,我们仍判断央行降息概率低。本周三有3675 亿元MLF 到期,我们预计央行会采用MLF/TMLF 续作,并配合逆回购等方式。
风险提示: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货币政策宽松程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