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华泰证券-中美贸易摩擦系列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190515.pdf
大小:54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泰证券-中美贸易摩擦系列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190515

华泰证券-中美贸易摩擦系列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190515
文本预览:

《华泰证券-中美贸易摩擦系列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1905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中美贸易摩擦系列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1905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5  月  13  日的对美贸易反制措施对国内物价影响较为微弱
        针对美国宣布将自华进口  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  10%提高到25%,5  月  13  日中国提出反制措施,对已加征关税的  600  亿美元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关税税率,对此前  10%的商品关税提到了  25%和  20%,对原本  5%的部分关税提到了  10%,部分维持不变。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本次我国对美的关税反制措施,对国内  CPI  和  PPI  中枢的边际影响可能均在  0.02-0.03  个百分点附近,对国内整体物价的影响可能相当微弱。
        本次关税反制涉及的商品门类,我国对美的贸易依存度均较低
        我们整理了本次我国对美的关税反制措施涉及的商品门类,关税税率上调、且涉及金额相对较大的有“油籽-饲料”、“矿物燃料”、“塑料及制品”、“木浆-纸”、“车辆及零附件”等几类。根据我们的测算,2018  年,我国矿物燃料和沥青类、塑料制品、木浆和纸、铜及制品这几类商品对美贸易依存度均在  1%上下;汽车的对美贸易依存度在  1.2%左右;对于除大豆以外的其余油籽饲料类,我国对美国的进口依存度较低。
        测算加征关税对国内  CPI  影响为  0.02  个百分点,PPI  影响  0.03  个百分点
        对通胀的边际影响,由于本次关税措施涉及的农产品对美依存度较低,我们主要考量汽车行业。我们测算对美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对国内  CPI  中枢的影响最高为  0.02  个百分点。考虑消费替代效应,通胀中枢所受实际影响可能更为有限。我们测算关税反制措施对整体  PPI  的影响将在  0.03  个百分点附近,实际上,由于  PPI  大类包含的品类远比本次关税反制措施涉及的商品更丰富,且对应商品类别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较低、可替代性很高,我们认为  PPI  中枢受本次关税措施的影响可能相当有限。
        2000  亿美元商品提高关税对于美国  CPI  提升有限,影响约  0.06  个百分点
        美国本次上调对华进口  2000  亿美元商品的关税税率,清单涉及的领域集中在工业用品,受影响的消费品主要是家居用品和家具,汽车及零部件。我们假设关税上调全部传导到产品价格端,并且美国对中国的依存度不变,通过产品价格变化、对中国依存度以及  CPI/PCE  中权重三者相乘进行测算,CPI  的边际影响为  0.06  个百分点,PCE  的边际影响是  0.04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2000  亿商品提高关税对于通胀影响较为有限,但若美国对剩余3000  亿商品追加  25%关税,其影响会扩大到低端消费品以及更大范围的电子机械产品,这对于通胀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若美方对  3000  亿未征税商品加征  25%关税,其  CPI  或抬升  0.2  个百分点
        若美方对  3000  亿美元的未征税中国商品继续加征  25%关税,受影响较大的消费品为服装、汽车及娱乐用品、其他耐用品和家具家用设备,以上消费品对中国依存度分别为  13.04%、6.75%、3.25%和  0.87%;我们在不考虑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进行测算,假设  25%关税加征带来的涨价效应全部由美方承担,将推升  CPI  同比  0.19  个百分点和  PCE  同比近  0.2  个百分点。考虑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且美方不会全部承担关税加价影响,我们认为若美方未来继续就未征税商品加征  25%关税,对美国通胀短期影响有限,中长期需考虑关税或通过供应链环节推升中间产品价格,进而抬升通胀。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继续升级,涉及更多商品门类,产生更大输入性通胀压力。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