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恒大研究院-专题报告:大国金融体系升级-190604

上传日期:2019-06-04 14:17:39 / 研报作者:任泽平曹志楠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恒大研究院-专题报告:大国金融体系升级-190604.pdf
大小:170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恒大研究院-专题报告:大国金融体系升级-190604

恒大研究院-专题报告:大国金融体系升级-190604
文本预览:

《恒大研究院-专题报告:大国金融体系升级-190604(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大研究院-专题报告:大国金融体系升级-190604(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导读: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中美贸易战倒逼科技创新提速,中国大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面临重大挑战,金融供给侧、多层次资本市场、科创板注册制等改革亟待突破,大国金融体系面临升级和重塑。
        摘要:
        金融体系,通常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重进行度量,是一个经济体配置金融资源的基本方式。经济学界经过  50  年探讨,形成“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但多数集中在金融体系形成原因和对经济增长影响,对于未来中国如何稳妥推进金融体系升级未做深入讨论。本报告先对  27  个经济体做横向比较,总结出三类不同金融体系的发展特征,再选取美国、日本、德国作为样本,深入研究金融体系变迁轨迹和经验教训,旨在为中国金融体系升级描绘可行路线。
        横向来看,不同金融体系存在五大特征差别。根据  2017  年直接融资比重,27  个经济体可分为市场导向组、混合导向组、银行导向组。1)经济特征上,市场导向组处于经济发展领先地位,银行导向组发展水平较低,混合导向组处于追赶地位。2)产业特征上,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倚重发展第二产业。3)金融特征上,市场导向经济体银行坏账率较低,但货币供应量特征不明显。4)法律特征上,市场导向经济体多为英美法系,银行导向经济体多为大陆法系。5)文化特征上,市场导向组经济体烙印英美文化,银行导向组多受欧洲大陆文化影响。
        从各国案例看,尽管各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各不相同,但直接融资提高是趋势,并可分为“被动提升”和“主动提升”两个阶段。美国直接融资比重一直维持在  70%以上高位区间,背后有三重因素支持:一是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因素,美国奉行自由竞争,反对特许经营和垄断,“单一银行制”下银行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和跨州经营,难以满足城镇化工业化对长期资金的巨大需求,银行的相对弱势给予资本市场发展空间。二是金融脱媒导致被动提升,70  年代前,美国对利率、银行跨区经营严格限制,金融脱媒严重,直接融资比重被动上升,维持在  70%以上高位区间。三是  90  年代以来政府主动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包括刺激新兴产业融资需求、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灵活调整、降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成本,以上因素共同将美国塑造为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强国。
        日本起步于“主银行制度”间接融资体系,成功转变为“市场型间接融资”。一是直接融资比重在  70-80  年代被动提升。石油危机冲击和金融市场开放,政府发行国债,金融脱媒,倒逼直接融资兴起,但金融体系改革滞后,银行体系僵化,泡沫破灭。二是  90  年代启动“金融大爆炸”,政府主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混业经营、混业监管和修改法律三步走,扩大直接融资范围,将带有投资属性的银行存款也纳入直接融资工具,不良资产加速出清,直接融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  0.9个百分点,并超过间接融资,开辟出一条“市场型间接融资体系”的中间道路。
        德国金融体系建立在长期实行全能银行的基础上,控制金融对实体经济渗透,间接融资比重仍占主导。尽管  80  年代也受到金融自由化影响,但德国法律和监管框架较为成熟,直接融资比重被动提升缓慢,且德国有意控制证券化和虚拟经济比重,总体来看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有限。德国的全能银行发展成功经验在于:一是政治文化上,德国素以理性、谨慎著称,实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倾向于发展稳健的金融模式;二是法律规则上,重视对债权人充分保护,对全能银行充分授权、以及混业经营的丰富经验。
        美日德金融体系变迁存在共性:1)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是大趋势,2)被动提升伴随新产业兴起、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这一阶段间接融资仍占主导,直接融资比重缓慢上升,两者为互补关系,共同做大融资总量。3)主动提升阶段,是政府主动适应并进行金融改革,这一阶段融资总需求趋于稳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呈现竞争替代关系,直接融资将主导企业融资方式。4)建立资本市场,各国均实行注册制,注重市场板块层次定位、设置灵活的转板机制、吸引长期稳定资金。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为主,直接融资处于被动发展期,与之相匹配的市场环境、法律制度、监管框架尚不成熟,短期内难以替代间接融资,可以短期向日本“市场型间接融资”学习,长期以美国“市场型直接融资”为目标。即在不改变银行信贷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逐步改善市场环境、培育法律体系、适当放开混业限制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监管体系、丰富资本市场层次、打通企业在资本市场流动性,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入市。
        风险提示:金融体系改革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