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企业财务特征系列研究之八:企业的金融资产该如何审查?-190616

《光大证券-企业财务特征系列研究之八:企业的金融资产该如何审查?-190616(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企业财务特征系列研究之八:企业的金融资产该如何审查?-190616(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 会计学上的金融资产是什么?
旧准则下,金融资产主要涉及 4 个科目: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二是贷款和应收款项、三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新准则要求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由于大部分企业启用新准则的时间是 2019 年 1月 1 日后,因此本文主要沿用旧准则下的科目分类进行讨论。
◆ 金融资产如何影响财务报表?
金融资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净资产与净利润的影响。不同科目以及计量方法对企业的影响与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路径有所差异,关注点亦有所差异。
◆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较好,公允价值便于获得,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直接影响当期净资产、净利润,无需计提资产减值。关注点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受公允价值的波动影响较大,尤其是非金融企业的盈利,无法体现主营业务的经营情况。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允许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计量的同时存在。同时区分持有期、减值、处置不同阶段对企业的影响。关注点在于:如果企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较高,且主要为公允价值计量,则影响当期的净资产;处置时影响净利润,因此还需要关注处置时间点的选择。如果成本法下,则可能出现突然大幅减值,影响净利润,对减值的预测难度较大。
◆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并且计提减值。关注点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往往是委托贷款、信托等,资产的透明度较低,此外,持有至到期投资可能通过重分类进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金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如影随形
过去产业资本纷纷布局金融资产投资,未来对风险评估不足或将带来非预期损失。在过去金融资产高收益似乎并未伴随着高风险,是风险未充分暴露的体现。债券市场违约不断,金融投资“打破刚兑”是趋势。叠加金融去杠杆背景,金融资产风险或将进一步暴露。
◆ 底层资产难以穿透带来的风险更为隐秘
如果企业投资了非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可能面临底层资产不透明带来的监控困难。此外,部分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不向投资者公示,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称”,造成投资者无法评估资产质量。
◆ 风险提示
金融资产投资占比过大,或影响经营稳定性;底层资产不透明,或隐藏信用风险。因此,需加强对底层资产的穿透审查,防范风险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