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债券违约专题研究之七:2019年新增违约人的特征-190722

《光大证券-债券违约专题研究之七:2019年新增违约人的特征-190722(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债券违约专题研究之七:2019年新增违约人的特征-190722(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19 年截至目前(7 月 20 日,下同)银行间和交易所共有 79 只债券发生违约,其中有 22 家发行人首次在债券市场发生违约。这些发行人的特征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行业较分散,民企未改善,城投无风险。
◆ 行业较分散
2019 年截止目前的 22 家新增违约人分布于 11 个行业(申万一级)。总体来说,新增违约主体的行业较为分散,这一特征与往年一致。我们一直强调,我国债券市场的违约主体并无明显的行业规律。自 2014 年有债券违约事件以来, 28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已经有 27 个出现了违约,违约主体的行业覆盖度很高。从另一个角度看,违约主体第二多的化工行业也仅仅占全部违约人的 9%,这说明违约主体在行业中的分布较为均匀。
值得一提的是,违约主体最为集中的是综合行业。一方面,这是因为该行业发行人的数量较多。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这体现出债券违约人在企业经营特征上的规律:过度多元化的企业更容易违约。
目前,投资者对于地产债的违约风险给予了极高的关注。我们想强调的是,中国的债券违约没有行业规律,地产行业亦不例外。事实上,在截至目前的全部违约样本中,地产行业的主体仅仅有 4 个,而且导致其违约的核心风险来源并非完全是地产业务。我们预计,19H2 地产债的违约率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 民企未改善
自 2018 年的集中违约以来,民企债大量违约的趋势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我们认为,未来中小银行的信用供给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收缩,这将对民营企业融资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19H2 新增民企违约人很有可能会明显多于 18H2 和 19H1。
◆ 城投无风险
在包商银行事件之后,市场对城投债的担忧增加:一方面,投资者担心中小银行的信用供给收缩影响至城投债;另一方面,投资者担心结构化融资受阻后城投主体的债券融资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上述两个因素可以归结为“市场不给力”,不过对于城投主体而言,核心风险来源是“政策不给力”。但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大基调下,政策对城投融资更为友好。我们认为,在政策的引导之下,19H2城投债的违约风险依然可控,城投主体的资金压力会得到明显的改善,19H2 的现金流状况会好于 18H2。
◆ 风险提示
警惕金融监管高于预期;警惕近月包商银行事件对市场造成的扰动;警惕宽信用传导不及预期;前期已存在明显瑕疵的主体后续违约的概率仍高,警惕该类主体的违约风险,以及违约后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