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从六组对比认识“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放开:秋果与蜜蜂的故事-190911

《兴业证券-从六组对比认识“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放开:秋果与蜜蜂的故事-19091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从六组对比认识“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放开:秋果与蜜蜂的故事-190911(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要点
事件:2019年9月10日,国家外管局宣布决定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
★策略观点回顾:“秋果”初成,“蜜蜂”正忙
今年8月8日“立秋”前一天,上证综指下挫至2733.92点的年内极小值。通过一周的观察,8月15日,我们点评前夜美国10Y-2Y利率倒挂、美股低开低走时,明确提出“债市联动,股市脱钩”。8月末,在总结整个8月行情时,又提出8月中美“股市脱钩行情”可以“一叶知秋”:从短期和长期看,此“秋”对中国都是丰收喜庆,对美国则是凋零寂寥(见:《“外源之窘”系列报告之开篇破题——详谈美国股债困境下的中国机会》20190830)。到了9月5日,国常会后一天上证综指摸高3000点,我们深深感到已经从“知秋”到了“入秋”,指数行情本身可持续,而在结构上特别利好“大创新”。甚至在乐观情绪的催化下,市场面对这个秋日,可能不见“悲寂寥”,只盼“胜春朝”(见:《从“知秋”到“入秋”:行情可持续,垂青大创新——兼评国常会后摸高3000点》20190905)。在本周周报中,我们也将券商股同科技成长放在第一序位推荐,见证秋果初成(见:《挺进大别山2.0——A股策略专题》20190908)
(1)秋果初成前:阶段I热恋期的“免疫性”。这种“免疫性”好似外资对A股市场的“疯狂热恋”,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中美贸易战未能令这些资金离场(即出现“突然中断”);二是全球资金“宠溺”中国,构成对流入其他新兴市场的替代。
(2)秋果初成前:阶段II冷淡期的“顺周期性”。去年10月以来,北上资金的“顺周期性”操作愈加明显,在行情有压力时,这种操作可认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秋果初成时:阶段III结果期的“理智性”。近期外资进场动态一是北上净流入年累计数额终于超过了今年3月5日创下的高点,时隔整整半年;二是8月底“免疫”特性又显端倪,值得关注;三是自去年10月至8月中旬,外资配置中国同其他新兴经济的股票趋同性极高,但近期开始出现分化,净流出其他EM,而净流入A股
★六组对比认识“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放开
对比一:金融开放vs.金融市场开放。直接提“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文件并不常见,且今年1月14日的表达更为勇敢。这表现出当前金融市场开放力度之大是空前的。
对比二:de jure vs. de facto。二者可以有相当大的差距,宣布“金融市场开放”并不等于外资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实际性提高,也未必带来国际重要指数将A股的纳入因子进一步提高。
对比三:离岸市场开放vs.在岸市场开放。直接打开在岸市场虽然对监管层提出更高要求,但更符合“在开放中适应开放”,也同“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在岸市场开放远重要于离岸市场开放,这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大势所趋。
对比四:闪电式开放vs.渐进式开放。虽然“此次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但“单家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进行备案和审批”仍未放开。
对比五:QFII/RQFII vs.北上资金。今后,具备相应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只需进行登记即可自主汇入资金开展符合规定的证券投资。由于汇兑问题可能在上海和深圳两处得到较大程度上的解决,增量(甚至存量)走北上的优势未必拉大。
对比六:股市开放vs.债市开放。“金融市场开放”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且债市被列在前面。实际上债市开放对货币国际化的意义更重要,且股市和债市开放下带来增量资金的逻辑是不同的。
★境外客户由“在岸市场开放”通道入场的模式,将利好境内的头部券商。
风险提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于激进,股市波动剧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经济下台阶超预期,金融同业监管冲击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