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国际金融史话(1):美国当年在中东的“TwinPillar”,沙特和伊朗-190919

《兴业证券-国际金融史话(1):美国当年在中东的“TwinPillar”,沙特和伊朗-190919(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国际金融史话(1):美国当年在中东的“TwinPillar”,沙特和伊朗-190919(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要点
近来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中东格局有待关注。本篇是“国际金融史话”第1篇,聚焦美国当年在中东的“双子支柱”,即沙特和伊朗。
★中东:又一场“布雷顿森林之战”
(1)美国经济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超越大英帝国成果全球第一;
(2)从经济大国转向金融大国的关键是建立强有力的联储体系;
(3)直等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才全面取代英国;
(4)与之对称的,在中东地盘上,1948年美国也正全面取代英国。
★美国与沙特关系的缘起
(1)美国与沙特的亲密关系是极富渊源的;
(2)阿美石油公司的职责就是以低价大量出售石油给西方国家;
(3)美国政府成为了“美元”的做市商:一面援助西欧,大力输出美元,“解决战后欧洲的美元短缺问题”,形成这些国家对美逆差;一面迫使欧洲放弃其传统的煤炭能源转而依赖美国提供的石油,即中东石油,令中东石油输出国对其顺差,囤积大量美元,谋求美元回流。这就构成了美元的环流,巩固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作为对二者的制衡,前者则来自社会主义阵营,后者来自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分歧和阿以冲突;
(4)美国对沙特的金融政策极具历史意义:第一,沙特的美元储备量大并集中投资。第二,美国创设了“外国官方附加发行”(Foreign add-ons)制度专门负责债券市场对外定向开放。第三,极大地强化了美元的地位。
(5)共和化或民主化的也门对受益于封建君主制的沙特皇室造成了极大冲击。
★美国与伊朗关系的缘起
(1)历史上曾出现过利比亚同伊朗的竞相提高油价,这被称为“蛙跳效应”;
(2)1972年5月,尼克松和基辛格访问伊朗,向巴列维国王几乎全盘承诺(carteblanche)美方的军火支持,而要求伊朗积极呼吁石油提价。非常自然的,1973年后的伊朗加深了对美国武器进口的依赖,直至1979年的伊朗革命;
(3)1979年伊朗革命,但截至1979年11月14日,伊朗在海外的总资产高达88.45亿美元;
(4)今日特朗普威胁中国的《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最早用于伊朗这是美国开始向全球举债后所独有的“债务人更狠”国际金融政策。
★全球金融格局的分水岭——1973年石油禁运
(1)1956年和1967年石油出口国发起两次禁运。美国启动应急计划,但开始思考如何化“被动救急”为“主动利己”;
(2)1973年禁运极为特殊,成为了全球金融格局重构的重要节点。
★ 1973年石油禁运后的“Twin Pillar”就是沙特和伊朗
(1)美国唯独同伊朗和沙特这对“双子支柱”建立“联合经济委员会”,并由财政部牵头,体现特有地位;
(2)伊朗虽然支持提价,却不参加禁运,美国向其出售了大量的武器,即“军火美元回流”(arm-dollar recycling);沙特国王Faisal则在美国支持下,保留了君主制度,并不断把大量美元投资于美国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美国也帮助其实现工业化,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石油美元回流”。故而,国际金融史从此进入了新的篇章。
风险提示: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