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恒大研究院-宏观研究点评报告:降息大讨论-191013

上传日期:2019-10-16 08:15:21 / 研报作者:任泽平甘源石玲玲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恒大研究院-宏观研究点评报告:降息大讨论-191013.pdf
大小:104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恒大研究院-宏观研究点评报告:降息大讨论-191013

恒大研究院-宏观研究点评报告:降息大讨论-191013
文本预览:

《恒大研究院-宏观研究点评报告:降息大讨论-19101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大研究院-宏观研究点评报告:降息大讨论-191013(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引言:近期我们先后发布了《充分估计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该降息了》一系列报告,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并引发市场关于“该不该降息”的大讨论。本文就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专业客观理性的探讨,以期引导行业进步。
  1.最近我们的“降息”系列报告引发了市场大讨论。争论焦点集中在三大方面:1)该不该降息?2)下调LPR加点是不是降息?3)未来的降息空间还有多大?
  反方观点认为,当前不具备降息条件,LPR下降不算降息,5BP幅度太小不意味着宽松。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经济数据全面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PPI转负,实际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高,应该降息。而且LPR下降是改革式、市场化的新型降息,未来降准降息都具备一定的调整空间。降息降准是逆周期调节,促进短期经济平稳运行,为长期改革开放创造宏观环境。
  2.争论1:该不该降息?
  反方观点认为不应该降息,认为经济仍具有韧性、通胀约束、房价压力较大、8月金融数据回暖。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PPI转负,实际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高,且金融数据难改疲软态势,应该降息。
  1)反方观点1:经济有下行压力但韧性仍然很强,因此无需降息。
  我们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8月经济数据全面下滑,中期经济再下台阶。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基建、制造业整体低迷,社零消费增速回落,出口增速下滑(参见报告《经济再下台阶——全面解读8月经济金融数据》)。9月制造业PMI指数49.8%,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主要受国庆前抢生产、贸易摩擦抢出口和油价反弹等短期因素影响,可持续性较差,并且PMI已经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参见报告《短期抢生产、抢出口,中期经济形势严峻——点评9月PMI数据》)。
  中期看,受5-8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欧美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6-9月房地产融资密集收紧、房地产销售土地购置下滑、库存复苏周期已过、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等影响,我们维持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经济将再下台阶的判断(参考报告《生于忧患——2019年中期宏观展望》,2019年6月),2019年下半年经济下行斜率较缓,但2020年上半年经济下行斜率较大。未来两年GDP增速将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参见报告《经济再下台阶——全面解读8月经济金融数据》)。
  2)反方观点2:当前通胀压力大约束了货币宽松空间,因此无需降息。
  我们认为: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且猪肉价格上涨主要由供给端恶化推动,主要是结构性而非全面性,并非受货币超发或需求过热推动。瘟疫及环保因素导致猪肉价格高涨,超级猪周期带动CPI保持高位,但核心CPI和非食品CPI下行,PPI连续三个月为负,通缩加剧,实际利率上升,企业利润承压,需降息对冲。
  3)反方观点3:降息对资产价格刺激较大,目前需要稳房价稳地价,因此不应该降息。
  我们认为:通过前期房地产融资政策的不断落实,以及LPR形成机制改革建立针对房贷的5年期LPR,建立起降息降准与房地产之间的防火墙,能够减少对资产价格的刺激。既有助于推动实体融资利率下降,也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形势配合。8月17日央行改革LPR形成机制后,8月25日相应改革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要求自10月8日起,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LPR加点方式形成,由于住房贷款多期限较长,主要参照5年期以上LPR品种定价。通过稳定5年期以上品种LPR,与近期房地产调控形势相配合,防止降息对于资产价格形成刺激。另外,未来按揭贷款分两部分,一是LPR,二是加点。从目前各地公布的最低加点幅度来看,均高于或持平于现行房贷利率,保持房贷政策平稳。
  4)反方观点4:根据8月短期金融数据判断社融、信贷有所回暖,因此无需降息。
  我们认为:8月金融数据只是短暂企稳,受经济下行、房地产融资收紧等因素影响,难改疲软态势。一是经济下行压制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企业融资意愿,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改善可能性较小;二是房地产融资收紧或使信托融资重回负增长,预计未来表外融资将持平于去年;三是2019年专项债额度即将耗尽,9月新增专项债额度仅2000余亿元,去年同期达7389亿元。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