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对人民银行第30号公告的点评:中国特色货币政策道路上的三个里程碑-191229

《光大证券-对人民银行第30号公告的点评:中国特色货币政策道路上的三个里程碑-191229(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对人民银行第30号公告的点评:中国特色货币政策道路上的三个里程碑-191229(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其2019年第30号公告,就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有关事宜进行公告。
点评: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30号的出台,贷款基准利率将水到渠成般地淡出。回顾过去的若干年,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推陈出新,政策的传导逐步向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货币政策的道路上,2014年MLF的创设、2018年TMLF的创设、2019年LPR报价机制的完善也许是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步。
◆第一个里程碑:2014年MLF的创设
中国商业银行内部决策机制为“两部门决策机制”,资产负债部管理存款、贷款、MLF等中长期资金,金融市场部管理短期资金。(注:相关内容请参见孙国峰和段志明合著的《中期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的分析》。)在上述机制下,相较于OMO逆回购等短期资金供给而言,MLF对于信贷市场的传导作用更为直接、高效。
◆第二个里程碑:2018年TMLF的创设
TMLF这种具有激励相容机制的结构性工具实现了流动性的精准滴灌,将金融资源直接输送至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TMLF与2012年英国央行推出的FLS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第三个里程碑:2019年LPR报价机制的完善
改革完善后的LPR报价机制将MLF利率纳入LPR的公式中,理论上不需要太多数量的MLF操作便可以直接影响LPR。也就是说,MLF利率成为了LPR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加直接地影响贷款利率水平。
部分投资者认为,如果今后LPR没有下降便无法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我们认为,这个观点低估了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的作用。LPR改革对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作用体现在价格和数量两个维度。从价格维度上看,第一,即使LPR不下行,改革即可以解决贷款定价过程中的隐形下限和协同定价的问题,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第二,LPR本身也正在逐步下行,1YLPR已经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了20bp。从数量维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贷款与LPR挂钩,因此改革对于社会融资成本降低的作用亦会越来越明显。
◆风险提示
受到猪肉价格和基数因素的影响,2020年初的CPI大概率进一步升高,且该段时间地方政府债券会密集发行,这将对债券市场的情绪造成扰动,从而给长期利率品的估值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