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2019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二:2019年评级调整反映了什么?-200110

《光大证券-2019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二:2019年评级调整反映了什么?-200110(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2019年跟踪期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之二:2019年评级调整反映了什么?-200110(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信用债发行主体评级调整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主体评级调整数量
相比2018年,发债主体评级下调总数明显增加,民营企业偿债压力大且没有显著改善。截止至2019年末,共有311家非金融类主体发生评级或展望调整,调整次数403次,其中上调207家,下调104家。从公司属性来看,民营企业评级上调总数占比显著下降,下调总数占比基本维持不变。由此看来,在当前环境下,低等级民企的营商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并未得到明显缓解。
◆城投类信用债仍为优质的主体
城投类信用债的占比不断上升,在企业信用评级整体下调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城投债仍为优质的主体。2019年企业信用评级下调数量增加7.2%,但城投债占比仅约4%,相比2018,城投债评级下调占比反而减小。2019年,在下调的104家企业里,城投类企业只占4家,然而在上调的207家企业里,城投债占98家。说明在企业信用评级下调数量大幅增加的环境下,城投类受影响较小,并因地方政府经济和财政的增强和支持下,同往年一样仍是优质的主体。
◆产业债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走弱
2019年,产业债评级或展望下调为100家,占总下调数量96%,评级或展望上调为109家,占总上调数量52.7%,评级或展望下调债券中,产业债占比极高。从各等级信用债发行情况来看,发债主体明显向高等级主体集中,AAA级主体发债规模占比逐年上升,而低等级债券(AA-、A+及以下)的发行量逐年下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低资质主体的发债困境。整体来看,产业债发行主体信用资质呈走弱趋势。
◆上调和下调原因梳理
城投债主体评级上调主要原因为:(1)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增强;(2)政府支持力度加大;(3)地位突出。
产业债主体评级下调的主要原因:(1)营业性现金流差、债务偿还能力差、到期未兑付;(2)再融资能力差;(3)重大诉讼案件;(4)行业景气持续低迷。
◆风险提示
警惕财务预警的主体;留意政策传导的时滞性及受益面;警惕经营不善的城投主体的风险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