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2019年12月金融数据点评:如何科学地看待融资需求?-200116

《光大证券-2019年12月金融数据点评:如何科学地看待融资需求?-200116(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2019年12月金融数据点评:如何科学地看待融资需求?-200116(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2020年1月16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12月份的金融数据:广义货币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同比增长4.4%。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81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79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5.36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301亿美元。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0.17万亿元。
◆如何科学地看待融资需求?
2019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4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万亿元,略高于市场的预期。2019年以来,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规律:某个月金融数据低,部分投资者便倾向性地认为实体经济“缺乏融资需求”,下个月数据高,便认为“需求回来了”,再下个月数据又低,便认为“又缺乏需求了”。很显然这是不对的,实体经济对融资需求不会变化得这么迅速。
我们倾向性地认为,调控主体正在力争避免金融数据的大起大落,但是由于影响信贷、社融、M2增长的因素较多,因此很难做到各项指标的绝对平稳。而且,当某月信贷大幅多增之后,为了保持总量上的稳定,就需要相应压低下个月的增量,因此我们常会看到信贷增长“一个月高,一个月低”的现象。例如,19年11月人民币贷款较上年同期多增1400亿元,12月就出现了增长规模的下降。
此外,对于所谓“没需求”的现象,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客观地讲,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银行不是会面临缺乏需求(或说是缺乏项目)的问题就是会被缺乏额度所困扰。而且,在经济下行周期内通常表现为缺乏需求。换句话说,“缺乏需求”是一个频繁出现的客观现象,只要情况不严重便不足为虑。
此外,2019年12月社融存量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0.7%和8.7%,分别较2018年同期提高了0.4个和0.6个百分点,表明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增加。19年前三季度GDP名义增速为7.2%,预计全年增速也接近这个数值,其与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相匹配。进一步看,金融数据速略高于名义GDP增速,这体现出了逆周期调节的强化。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已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2019年一季度以来,季调后的贷款需求指数正在持续上升,2019年四季度已经上升至68.2,较2018年四季度提高了2.4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
受到猪肉价格和基数因素的影响,2020年初的CPI大概率进一步升高,且该段时间地方政府债券会密集发行,这将对债券市场的情绪造成扰动,从而给长期利率品的估值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