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华泰证券-非典疫情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复盘-200203.pdf
大小:188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泰证券-非典疫情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复盘-200203

华泰证券-非典疫情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复盘-200203
文本预览:

《华泰证券-非典疫情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复盘-200203(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非典疫情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复盘-200203(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2003年非典期间,疫情导致经济阶段性承压,消费首当其冲,工业、服务业、地产开工、进口等也有反映;疫情过后,经济快速回暖,2003年Q3起实际GDP回升。非典疫情期间,PPI较CPI受到更大负向冲击,疫情过后PPI反弹。疫情发生期间货币政策重在扩信用,财政政策则加大支出保障企业居民生产生活,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带动经济在03年Q3反弹。疫情前后大类资产表现不一,港股先抑后扬,利空兑现快于A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先降后升,货币市场资金面偏紧;疫情扰动需求影响商品价格,但影响效果有限;疫情影响下地产销售、开工等承压,疫情过后楼市回暖。
  非典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强,但不具有持续性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消费首当其冲受到较大冲击,可选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明显恶化,随着疫情化解,消费数据在2003年Q2末显著反弹,服务消费稍有滞后。2003年疫情对进口冲击较大,出口影响较小,疫情过后进口小幅反弹。同时,第二产业所受疫情负面影响相对明显,基建投资受到的扰动较小,地产销售、开工及居民购房意愿也有扰动。2003年Q2,工业、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受到较大影响。2003Q2实际GDP增速由2003Q1的11.1%下降至9.1%,2004Q2实际GDP增速恢复至11.6%。
  物价变动更多反映在PPI上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受停工、经济活动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PPI受到较明显的负向冲击,且所受影响明显高于CPI。PPI同比由2003年3月的当年高点4.6%回落,当年6月需求端开始恢复,随后拉动工业品价格环比回升,当年7月PPI才出现反弹。医疗保健类CPI在2003年4-5月的环比表现高于长期均值。
  货币政策重在扩信用,财政政策加大支出保障
  2003年为应对非典疫情的冲击,央行货币政策重在扩信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稳经济,虽未采取降准、降息等操作,但通过大幅度宽信用,发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疫情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是阶段性的,随着经济增速在三季度反弹,2003年9月21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转向稳健略紧缩,以防止经济过热。财政政策在非典疫情爆发后积极作为,加大支出保障生产生活,发挥逆周期作用,一方面安排专项资金应对非典疫情,加大财政支出;另一方面积极出台财税优惠政策,帮助受非典冲击较大的旅游餐饮、民航铁道等行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
  疫情前后资产配置:港股与楼市先抑后扬,债市先涨后跌,商品影响有限
  港股先抑后扬,利空兑现快于A股;A股对于非典疫情的反应较为滞后,扩散初期上行,命名SARS后补跌。债券市场收益率受基本面预期影响大,受疫情引发的经济悲观预期影响,4月底起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下行,随着经济企稳预期逐渐强化,6月震荡回升。货币市场利率受资金面影响更大,非典期间央行对基础货币投放严格把控,资金面甚至有所收紧。非典疫情通过影响需求带动商品价格涨跌,但疫情的实际影响效果相对有限。此外,疫情对楼市供需两端均有影响,疫情发生期楼市在销售、新开工等方面承压,疫情降温后楼市逐步回暖。
  风险提示:本次疫情可能存在比非典疫情传播力强、传播时间长等特征,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和资产价格变动的参考性下降。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