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风起通胀系列报告十六:蝗灾会加大国内通胀上行风险吗?-200220

《华泰证券-风起通胀系列报告十六:蝗灾会加大国内通胀上行风险吗?-200220(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风起通胀系列报告十六:蝗灾会加大国内通胀上行风险吗?-200220(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蝗灾可能扰动部分农产品价格,需提防今年夏季蝗群规模突增的风险
我们认为,2018-19年东非地区的极端天气,是本轮蝗灾爆发的重要因素。目前蝗灾已向西亚、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蔓延扩散,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等地理阻隔,本轮蝗灾大规模入境我国的概率较低,但需提防夏季蝗群规模继续增大、同时季风转向挟带蝗群入境的风险。蝗灾可能影响印度等农业大国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促生对应农产品的涨价预期,我们认为最需关注的是甘蔗-食糖产业链。结合新冠疫情对我国农业生产用工、采收、交运物流等方面的冲击,我们认为食品端仍是今年通胀超预期上行的最大风险因素,未来2-3个月内,CPI同比增速存在继续高于+5%的可能性。
2018-19年东非地区的极端天气,是本轮蝗灾爆发的重要因素
从历史资料来看,几乎每轮蝗灾的大规模爆发都与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密切相关,过分干燥或过分潮湿都会降低虫卵成活率,而在长期旱情后的一轮大规模降雨,往往是蝗虫繁殖的良好条件。蝗虫的活跃性、破坏性、迁移性都会随着蝗群的规模扩大而增加,蝗群可以150公里/天的速度随风迁移。2018-19年东非地区先旱后雨,今年1月蝗群开始大量入侵肯尼亚等东非国家,如今已向西亚、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蔓延扩散。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给本轮蝗灾定级为次高级别的预警(threat)。
本轮蝗灾大规模入境我国的概率较低,但需提防夏季蝗群规模突增
我国历史上爆发蝗灾的区域大部分在中西部,纬度偏北。本轮蝗灾目前离中国最近的区域是印巴边境,这也是之前蝗灾从非洲波及到西亚、南亚的影响区域上限。我们认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地理屏障作用下,蝗群入境我国西南省份难度较大,但需提防进入夏季后,南亚大陆的季风方向转为西南季风,届时蝗群有在西南季风的挟带下入境的风险;另一方面,相对于西南省份,我们认为新疆更需做好预防蝗灾的准备,如蝗群继续向中亚迁移,可能越过中巴边境的帕米尔高原阻隔,从西边方向入境新疆。
蝗灾可能影响印度等农业大国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扰动市场价格
我们认为,对东非-北非的第三世界国家,蝗灾最可能的结果是造成饥荒等人道主义灾难,最后可能通过联合国组织动用储备粮援助等方式解决,而非受灾国主动加大进口。相对而言,更需关注蝗灾对印度等农业生产大国产量和出口的冲击,灾情可能促生对应农产品的涨价预期。我们认为,灾情可能对印度甘蔗-食糖生产造成影响,印度原本的食糖出口计划可能受灾情扰动而出现调整(或影响已签订协议的履行),而倾向于留存更多食糖在本国国内、预防未来食糖产量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国际市场的食糖供给,可能造成糖价上涨。
食品端仍是今年通胀超预期上行的最大风险因素
我们认为主粮作物2020年大规模涨价风险不大,对整体CPI扰动有限,但需关注部分农产品结构性涨价可能性,综合来看,食品端仍是今年通胀超预期上行的最大风险因素。除猪周期上行以外,新冠疫情期间农业生产受到的冲击,可能使得鲜菜、鲜果价格未来2-3个月超预期上涨。而蝗灾等病虫害因素则可能从5-6月开始显现风险、扰动部分农产品价格。我们认为,未来2-3个月内,CPI同比增速存在继续高于+5%的可能性;仍维持2020年CPI中枢可能在+3.5%左右的中性预测,仍然认为今年CPI高点可能在年初(1-2月份)。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对食品供给端的负向冲击超预期;鲜菜、鲜果未来2-3个月存在超预期上涨风险;今年夏季存在蝗灾大规模入境的风险;蝗灾可能叠加草地贪夜蛾等虫害,对国内农业生产形成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