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疫情宏观分析系列之十一:疫情期间,哪些中小企业难过?-200224

《光大证券-疫情宏观分析系列之十一:疫情期间,哪些中小企业难过?-200224(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疫情宏观分析系列之十一:疫情期间,哪些中小企业难过?-200224(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相对更大。那么哪些领域、哪些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大,哪些比较小?我们用新三板公司数据为样本,从资金流方面入手回答这些问题。截止2019年6月,新三板公司资产规模最小为6.74万元,平均2.27亿元,中位数1.0亿元。营业收入均值为8570万元,中位数3140万元。这些企业主要以高新技术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主,涉及到43个行业,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广东省最多。不过由于数据截至2019年6月,目前情况可能跟我们分析的有所变化。
◆样本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及现金类资产对于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不太高,疫情期间再融资的必要性上升。样本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债平均保障倍数为0.9倍,有67%的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保障低于1;经营净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很低,平均只有0.02倍,88%的企业保障低于1倍。有14个行业平均保障倍数大于1,占43个行业的32.5%,但皮革、有色冶炼和压延、黑色冶炼和压延、纺织服装、纺织业等行业保障倍数较低。海南、西藏、陕西等10个省份现金保障倍数大于1,吉林、云南、贵州、青海、江西等区域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债保障能力较弱。所有省份经营净现金对短债保障倍数均低于0.25倍,疫情期间再融资的必要性上升。
◆样本企业现金对工资的保障程度尚好,但经营净现金对工资的保障较弱。样本企业现金类资产对工资保障平均为15.3月,有76%的企业保障月份高于3个月。经营净现金对工资的保障为0.37个月,有一半左右的经营性现金流保障低于3个月。分行业看,所有行业的样本企业现金类资产对工资的保障月份均大于3个月,仅12个行业的经营净现金保障月份超过3个月,皮革制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房地产业等14个行业经营净现金保障靠后。分地区来看,所有省份能够负担较长时间的员工工资支付,其中本次疫情发生集中的湖北省的样本企业现金类资产对员工工资保障月份为15个月,能够支撑至少一年多的工资发放,在疫情期间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从经营净现金对工资保障来看,内蒙、甘肃、黑龙江、贵州4个地区大于3个月,占31个省份的12.9%,而新疆、青海、海南、四川、宁夏、上海、北京、陕西等区域保障倍数为负,需关注。
◆综合来看,样本企业的现金类资产对短债和工资综合平均保障程度尚可,但经营净现金对短债和工资综合保障程度偏弱,政府出台政策帮助其再融资或降成本很及时。现金类资产对短债和工资的保障月份平均为6.4个月,约32%的企业低于3个月;经营净现金流对短债和工资综合平均保障为0.15个月,64%的企业保障低于3个月。分行业来看,现金类资产对工资和短债的保障超过3个月的有36个行业,占83.7%,其中综合、皮革制品、纺织服装、黑色冶炼和压延、文教用品制造、纺织业、有色冶炼和压延加等6个行业的现金类资产对短债和工资的保障低于3个月。经营净现金对短债和工资保障均低于3个月,其中酒饮料、建筑、IT等14个行业靠后。分地区来看,绝大多数省份的样本企业现金类资产对工资和短债保障均超过3个月,但多数省份经营净现金流保障程度低于3个月,新疆、青海等8省的保障倍数靠后。针对疫情的影响,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无疑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