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鹏元-债市分析:春节前后,债券市场违约那些事儿-210308

《中证鹏元-债市分析:春节前后,债券市场违约那些事儿-210308(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证鹏元-债市分析:春节前后,债券市场违约那些事儿-210308(15页).docx(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内容:信用风险事件回顾:2021年1-2月份风险事件有53次,涉及19家发行人。 其中,首次违约的债券39只,涉及15家发行人,其中4家主体为首次违约。 具体看首次违约债券,从违约类型看,除“20鸿达兴业SCP002”和“17幸福基业MTN001”是交叉违约外,其余37只均为实质性违约。 从违约事件看,实质性违约的13只债券均为本金利息项违约,24只海航系存续债券因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而违约。 从债券类型看,公司债14只,私募债11只,中期票据8只,企业债3只,定向工具1只,短期融资券1只。 从企业性质看,新增的4家主体中,2家违约主体为民营企业,2家为地方国有企业。 从上市情况看,新增的4家违约主体中除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均为非上市公司。 从处置方式看,6只债券的发行人与持有人达成延期兑付协议,其中,“19航空01”在展期后,目前进入破产重整,其他债券未公布处置信息。 债券市场违约跟踪:2021年春节前后,债券市场多只债券发行人公布的债务处置方案,包括协商展期、破产重组、债务重组、要约收购等方式。 风险事件处置看,风险债券的处置仍集中在展期,其市场化程度低于债券置换、回购要约。 第一,地方政府支持能力和意愿较强,发行人属于区域内主要企业,多会进行协商展期,例如,海航集团、永煤控股和华夏幸福。 政府部门积极介入,虽然最后可能面临破产重整,但在积极梳理债权债务关系的同时,维持企业经营、探索再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波动和投资者的损失。 对于大型企业、区域重点企业来说,上述方式或成为债务处置的重要参考;第二,地方政府支持能力和意愿较弱,即使是区域主要企业,也可能因债务规模巨大而进入破产重整,例如,华晨集团。 从事件影响看,第一,在华晨集团和永煤控股事件后,类似的“灰犀牛”事件或有所减少,同时市场参与主体的信息披露职责将逐步压实;第二,五洋债案件拉开了代表人诉讼的序幕,但相关司法标准仍在探索阶段,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加强自身内控是当前需要做的首要工作,对于监管部门,则需加快探索相关判决的标准。 通过提升发行人和投资者、中介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强化违规处罚,债券市场的制度将保护投资者利益。 但在制度完善之前那,谁去为过去的“错误”买单,如何处理风险带来的损失,是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风险债券的处置,不仅依赖于发行人的兑付意愿,同时也依赖于投资者对既有风险的客观认识。 风险和违约是市场正常现象,投资者不能一味要求足额刚兑,发行人也不能恶意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