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大证券-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一:通过构建月度宏观杠杆率,我们如何判断货币政策?-210422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一:通过构建月度宏观杠杆率,我们如何判断货币政策?-210422.pdf
大小:117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一:通过构建月度宏观杠杆率,我们如何判断货币政策?-210422

光大证券-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一:通过构建月度宏观杠杆率,我们如何判断货币政策?-210422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一:通过构建月度宏观杠杆率,我们如何判断货币政策?-210422(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一:通过构建月度宏观杠杆率,我们如何判断货币政策?-210422(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后,在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的助推下,我国2020年末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较2019年末大幅抬升23.6个百分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频繁提及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核心观点:2020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之上后,被央行阶段性放松的稳定宏观杠杆率的目标,再次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约束条件。

总量上,为了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的目标,今年社融存量增速需要控制在11%以内。

结构上,2020年宏观杠杆率的上行主要源于非金融企业及政府部门,贡献率分别为44%及30%。

相较2008年金融危机后宏观杠杆率的抬升,本轮宏观杠杆率上行的过程中呈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杠杆上行幅度明显大于国有企业杠杆;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杠杆上行幅度大致相当。

从政策关注度及国际比较两个角度而言,我们认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非金融国有企业将成为本轮控制杠杆率上行的核心。

高频跟踪:建立了以社科院口径杠杆率为基础的高频测算方法。

目前主要有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社会科学院)与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国际清算银行)两个宏观杠杆率指标,但均为季度更新,时效性较差。

因此,我们便以社科院口径的杠杆率为基础,建立了月度高频测算方法。

该方法对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的追踪基本没有误差,对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追踪误差在2个百分点之内,追踪效果较好。

总量影响:社融增速回落是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必然结果。

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意味着分子端的增速不能大于分母端的增速,也就是说,今年实体部门债务存量增速理论上不应大于名义GDP的增速。

若将社融存量作为实体部门债务余额的代理变量,按11%估算今年名义GDP的增速,则2021年社融存量增速理论上应该控制在11%以内,相较去年13.3%的增速,下降约2.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社融约31.3万亿。

缘何回升:非金融企业债务及政府债务是本轮杠杆率回升的主要来源。

2020年末宏观杠杆率由2019年末的246.5%,大幅攀升23.6个百分点至270.1%,主要源于非金融企业部门及政府部门,贡献率分别为44%及30%。

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宏观杠杆率上行相比而言,本轮宏观杠杆率的提升呈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杠杆上行幅度明显大于国有企业杠杆;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杠杆上行幅度大致相当。

结构影响:地方政府及非金融国有企业将成为控制杠杆率上行的核心。

从政策关注度及国际比较两个角度而言,我们认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非金融国有企业将成为本轮控制杠杆率继续提升的核心,有个不一定精确的杠杆控制权衡排序可供参考:地方政府杠杆>非金融国有企业杠杆>居民部门杠杆>中央政府杠杆>非金融私营企业杠杆。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