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鹏元-专题研究:高风险企业的融资特征及风险化解-210506

《中证鹏元-专题研究:高风险企业的融资特征及风险化解-210506(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证鹏元-专题研究:高风险企业的融资特征及风险化解-210506(11页).docx(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内容:2021年3月,上交所提出“从严把握对弱资质发行人的审核标准”,4月国务院明确“对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融资平台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再次引起市场对于弱资企业的关注。 政策背景:随着市场风险从民营企业扩大到国有企业,由于行政因素的限制,国有企业的风险化解存在一定的阻力。 市场化风险处置的推动,将无疑应用在全市场。 弱资国有企业的风险逐渐显露,让风险扩大到整个弱资企业群体,而不仅仅是民营企业。 “化存量,防新增”,成为弱资企业将面对的问题。 风险企业特征:高风险企业除“杠杆率持续上升,现金短债比下降”外,第一,高级别主体占比相对较高;第二,存量债券规模小,但增信比例高;第三,以地方国有企业为主;第四,存量债券以公募债券为主,其中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合计占比在60%以上,2021-2023年待偿还债券规模较大;第五,资产负债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 杠杆率增长明显,但收入增幅最低,且平均现金短债比最低。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其他类型企业,也有约50%的主体在2019年出现现金短债比下降,即偿债压力是广泛存在的,但弱资企业的高杠杆和低盈利限制了再融资能力,从而降低的可偿债资金规模,推升了偿债压力。 风险企业融资特征:通过对弱资企业2020年来的融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第一,高风险企业债券接续需求高,再融资难度有所上升。 第二,高杠杆率和现金短债比下降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或逐步显现。 风险企业的风险化解:第一,伴随着“化存量”和“防新增”相关政策的出台,弱资企业再融资环境面临持续紧张,风险加速暴露。 第二,弱资企业债务风险需要理性对待,结合“化存量”,降低风险积聚,而非一味限制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