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2021年利率市场中期展望:枕戈待旦,所待者时-210615

《兴业证券-2021年利率市场中期展望:枕戈待旦,所待者时-210615(5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2021年利率市场中期展望:枕戈待旦,所待者时-210615(58页).pdf(5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第一部分:年初以来,大类资产表现本质上是资金堰塞湖效应下的资产轮动年初以来,债券市场走出小牛行情。 大类资产沿着“股票―大宗―债券―股票”的节奏轮动,其本质上是政策结构性调节造成流动性在金融市场淤积,钱多炒资产。 第二部分:基本面的“周期衰减”和经济中长期逻辑的回归上半年经济的三个关键词:冲顶、分化与调控。 经济增长于今年上半年见顶,经济修复错位+物价传导不畅可能导致了经济和通胀的结构性分化。 对于宏观杠杆率、经济结构、资产价格等领域的调控是上半年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 下半年经济或呈现出冲顶后的周期衰减格局,具体表现为总量下行+结构疲软。 下半年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式微,经济逻辑由疫后复苏的短期逻辑向经济转型的中长期逻辑回归,“调结构”和“防风险”大概率仍将是政策目标的关注焦点。 总体来看,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和经济结构性支撑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经济失速风险不大,大概率呈现出缓慢下行并收敛至中长期经济增速的态势。 第三部分:渐行渐近的海外“通胀幽灵”美联储货币政策由“事前预防”到“事后应对”,Taper可能不会成为下半年大类资产定价的主线。 2021年下半年美国通胀在高位运行已被广泛预期,但2022年美国通胀的高度和持续性则未被市场充分定价,因此通胀和美联储应对所引发的市场波动更可能发生在2022年。 美国通胀为“需求扩张+供给受限”的全面通胀,并通过泛滥的美元流动性向全球输出通胀。 中国和海外通胀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国内流动性不具备大幅收紧的基础,金融防风险和去杠杆才是影响货币政策的核心考量。 第四部分:流动性易松难紧VS结构性资产荒阶段性缓和货币政策基调平稳偏松,意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框架下,稳杠杆和防风险的目标可能更多地通过宏观审慎监管实施,而非总量政策对冲。 中长期而言,经济结构转型需要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基调,并预留空间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输入性通胀压力高悬,但可能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关注点。 PPI与CPI的走势分化更多反映供给的逻辑而终端需求仍然偏弱,政策应对结构性通胀的措施更多是打压资产价格而非总量收紧。 这使得在央行的目标决策函数中,稳杠杆、控债务的重要性可能高于抑制通胀预期的回升。 当前的结构性“资产荒”是在央行操作稳健、非典型资金堰塞湖叠加机构风险偏好下降资金去追逐少量优质资产的结果。 下半年结构性“资产荒”可能有所缓解,导致资金面和债市的不稳定性上升。 第五部分:枕戈待旦,所待者时本轮债市,没有快熊就不会有快牛。 但流动性易松难紧,拉长了收益率下行的时间;方向乐观,静觅战略休整后的机会。 利率优于信用,信用风险压力上升,静待风险释放,将中低等级信用债切换至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 信用下沉不是好的选择,下半年信用分层是主线。 风险提示:通胀回升幅度超市场预期、总需求表现仍然强劲、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收紧、信用风险爆发加剧对市场形成脉冲式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