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信用市场2月月报:关注短端城投和二永-230206

文本预览:
市场复盘。国开债利率上行,信用债收益率涨跌互现,城投表现强于产业,产业强于金融。信用利差基本压缩,1Y中低等级城投债压缩最多,银行永续债信用利差则明显上升,期限利差多数大幅走阔。PMI重回50以上,国股行票据贴现利率大幅抬升,说明企业融资需求恢复较多,但信用债净融仍弱于往年同期,可能和春节错位效应有关。信用债净融环比改善较多则是因为理财赎回潮有所缓解,信用债市场回暖。产业债分行业利差基本压缩,其中地产压缩最多,和地产政策继续放松有关。城投区域分化仍很明显,投资级省份整体强于高收益级。条款点差多数大幅走阔,银行永续点差上行最多。 信用风险。23年2月无新增违约主体,使得违约率进一步下降。23年2-6月信用债到期回售规模明显超过往年同期水平,而1月份未新增违约,在近几年很少见,因此违约率较可能回升。但是央行仍有意维护企业融资且疫后经济预计仍处在恢复通道,地产政策继续放松,因此违约率上升幅度会较小。 建议: (1)信用下沉优于久期策略:2月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对债市偏不利,长债风险较大,相比而言目前短债的确定性更高。目前信用债中短端估值明显比利率债有吸引力,城投债明显比产业债和金融债有吸引力。除AA-外,1Y中AA(2)城投债收益率最高,其次是AA银行永续。与20年11月高点相比,除AA-外目前也是中等级城投债和高等级银行永续更有估值吸引力。 (2)杠杆策略确定性较高:社融增速仍低,央行态度偏鸽,资金面预计仍宽松。目前产业债与城投债套息空间历史分位数均高于40%,3Y、5YAA城投债高于80%,而债市杠杆水平也处于偏低水平。 (3)信用下沉的方向:a)城投行业推荐。具体可以关注投资级省份中“资质”偏弱但23年还本付息压力较低的河南和河北,其次可以关注辽宁、黑龙江等存量城投债规模已经明显下降的区域。b)地产行业中性。但可以关注再融资政策支持较多的隐含AA民企短债,待年中左右销售回暖,逐步放松入池标准。c)金融行业推荐。经济回暖有利于提升资产质量,近期调整后银行二永债的利差大幅上行,中等级收益率估值吸引力仅次于城投,高等级则强于城投和产业,比较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 风险提示:民企违约风险上升;货币政策收紧;地产债在融资收紧下违约明显增多。
展开>>
收起<<
《平安证券-信用市场2月月报:关注短端城投和二永-230206(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信用市场2月月报:关注短端城投和二永-230206(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信用市场2月月报:关注短端城投和二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市场复盘。国开债利率上行,信用债收益率涨跌互现,城投表现强于产业,产业强于金融。信用利差基本压缩,1Y中低等级城投债压缩最多,银行永续债信用利差则明显上升,期限利差多数大幅走阔。PMI重回50以上,国股行票据贴现利率大幅抬升,说明企业融资需求恢复较多,但信用债净融仍弱于往年同期,可能和春节错位效应有关。信用债净融环比改善较多则是因为理财赎回潮有所缓解,信用债市场回暖。产业债分行业利差基本压缩,其中地产压缩最多,和地产政策继续放松有关。城投区域分化仍很明显,投资级省份整体强于高收益级。条款点差多数大幅走阔,银行永续点差上行最多。 信用风险。23年2月无新增违约主体,使得违约率进一步下降。23年2-6月信用债到期回售规模明显超过往年同期水平,而1月份未新增违约,在近几年很少见,因此违约率较可能回升。但是央行仍有意维护企业融资且疫后经济预计仍处在恢复通道,地产政策继续放松,因此违约率上升幅度会较小。 建议: (1)信用下沉优于久期策略:2月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对债市偏不利,长债风险较大,相比而言目前短债的确定性更高。目前信用债中短端估值明显比利率债有吸引力,城投债明显比产业债和金融债有吸引力。除AA-外,1Y中AA(2)城投债收益率最高,其次是AA银行永续。与20年11月高点相比,除AA-外目前也是中等级城投债和高等级银行永续更有估值吸引力。 (2)杠杆策略确定性较高:社融增速仍低,央行态度偏鸽,资金面预计仍宽松。目前产业债与城投债套息空间历史分位数均高于40%,3Y、5YAA城投债高于80%,而债市杠杆水平也处于偏低水平。 (3)信用下沉的方向:a)城投行业推荐。具体可以关注投资级省份中“资质”偏弱但23年还本付息压力较低的河南和河北,其次可以关注辽宁、黑龙江等存量城投债规模已经明显下降的区域。b)地产行业中性。但可以关注再融资政策支持较多的隐含AA民企短债,待年中左右销售回暖,逐步放松入池标准。c)金融行业推荐。经济回暖有利于提升资产质量,近期调整后银行二永债的利差大幅上行,中等级收益率估值吸引力仅次于城投,高等级则强于城投和产业,比较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 风险提示:民企违约风险上升;货币政策收紧;地产债在融资收紧下违约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