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信用专题: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盘点与机会挖掘-230203

文本预览:
平安观点: 前言:从近期遵义、兰州和云南等地的政府表态可以看出来各地政府优先保障城投债兑付的意愿很强,因此考察各地城投债的还本付息压力对投资决策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年末时点一年内到期回售的城投债规模以及利息费用作为第二年的还本付息规模,再与GDP计算比值作为还本付息压力,并以城投债余额增速作为再融资能力的衡量指标,最终对全国、省级和城市三个层面23年城投债的投资机会和潜在风险作出研判。 全国维度看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如何?1)随着城投债发行期限的缩短以及存量规模的逐年上行,22年底城投债一年内到期回售规模和占比均明显上行,分别达到2.8万亿和20.4%。2)分月度来看23年3月城投债到期回售规模最大,但2月、10月和12月超季节性的幅度更大。3)预计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规模与GDP的比值继续上行,但涨幅放缓。4)预计23年底城投-产业利差仍然面临上行的压力,但节奏上可能会先压缩后走阔,全年大部分时间利差低于年初水平。 各省维度看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如何?1)23年信用利差较高省份的城投债到期回售规模增速分化很大,整体而言下降居多,主要是因为余额多下降。2)22年末信用利差较高省份的城投债一年内到期回售占比更高,其中天津最高且上行明显。3)22年末各省存量城投债平均票面利率基本和区域市场认可度相匹配,大部分省份存量城投债平均票面利率较21年末下降,天津、青海和云南上升。4)23年天津城投债还本付息规模与GDP的比值大幅超过其余省份,且较22年的涨幅也大幅超过其余省份。5)23年可以关注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较低且再融资较顺畅的省份的投资价值,如河北、河南。 各城市维度看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如何?1)23年城投债到期回售规模前20的城市主要是直辖市和江浙城市,其中天津和南京是唯二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2)22年末存量城投债平均票面利率和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关系度高,且呈现强者恒强的现象。3)23年天津城投债还本付息规模与GDP的比值最高,哈尔滨最低。4)永州、济源等14个城市23年城投债偿债风险较低且票息较高,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1)财政收入恢复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收紧;3)城投融资政策收紧。
展开>>
收起<<
《平安证券-信用专题: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盘点与机会挖掘-230203(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信用专题: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盘点与机会挖掘-230203(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信用专题: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盘点与机会挖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平安观点: 前言:从近期遵义、兰州和云南等地的政府表态可以看出来各地政府优先保障城投债兑付的意愿很强,因此考察各地城投债的还本付息压力对投资决策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年末时点一年内到期回售的城投债规模以及利息费用作为第二年的还本付息规模,再与GDP计算比值作为还本付息压力,并以城投债余额增速作为再融资能力的衡量指标,最终对全国、省级和城市三个层面23年城投债的投资机会和潜在风险作出研判。 全国维度看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如何?1)随着城投债发行期限的缩短以及存量规模的逐年上行,22年底城投债一年内到期回售规模和占比均明显上行,分别达到2.8万亿和20.4%。2)分月度来看23年3月城投债到期回售规模最大,但2月、10月和12月超季节性的幅度更大。3)预计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规模与GDP的比值继续上行,但涨幅放缓。4)预计23年底城投-产业利差仍然面临上行的压力,但节奏上可能会先压缩后走阔,全年大部分时间利差低于年初水平。 各省维度看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如何?1)23年信用利差较高省份的城投债到期回售规模增速分化很大,整体而言下降居多,主要是因为余额多下降。2)22年末信用利差较高省份的城投债一年内到期回售占比更高,其中天津最高且上行明显。3)22年末各省存量城投债平均票面利率基本和区域市场认可度相匹配,大部分省份存量城投债平均票面利率较21年末下降,天津、青海和云南上升。4)23年天津城投债还本付息规模与GDP的比值大幅超过其余省份,且较22年的涨幅也大幅超过其余省份。5)23年可以关注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较低且再融资较顺畅的省份的投资价值,如河北、河南。 各城市维度看23年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如何?1)23年城投债到期回售规模前20的城市主要是直辖市和江浙城市,其中天津和南京是唯二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2)22年末存量城投债平均票面利率和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关系度高,且呈现强者恒强的现象。3)23年天津城投债还本付息规模与GDP的比值最高,哈尔滨最低。4)永州、济源等14个城市23年城投债偿债风险较低且票息较高,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1)财政收入恢复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收紧;3)城投融资政策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