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债券日思录:基本面越弱,信心越强-221215

文本预览:
事项: 12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经济数据。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为2.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为-5.9%。 平安观点: 除物价、金融数据外,11月经济数据全线弱于市场预期,其中消费、外贸表现最弱,此前对投资增速形成支撑的高强度基建在11月似乎也进入了尾声。11月疫情扰动的特征明显,直接拖累工业企业开工率,物流阻塞对供需均形成压制。与之形成反差的是11月中旬以来,地产、防疫政策明显调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为未来十余年的“新经济”指明方向。当前的“弱现实”将以如何的节奏向“强预期”靠拢,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关注的问题。 疫情干扰下供应链承压,生产如期走弱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2.2%,较10月大幅回落2.8个百分点,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3.7%。工业增加值环比仅为-0.37%,较上月回落0.50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值录得近十年同期最差。11月疫情进入了4月以来最严峻的时期,当月开工率不足,高炉、PTA和涤纶长丝开工率分别为同期均值的88%、90%和77%;供应链的压力有所增大,G7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已经回落到今年4月疫情最严重时的水平。11月生产项PMI仅录得47.8%,环比下滑幅度超过季节性1.7个百分点。 结构上,上游较强,下游尚可,中游最弱,与PMI一致。(1)上游采矿业(在工增中占比约为6%)同比增速抬高1.9个百分点至5.9%。细分行业看,煤炭、石油同比增长5.5%、7.2%,均较上月明显抬升。能源行业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入冬之后供暖需求抬升,另一方面可能也有价格因素贡献,11月动力煤期货结算价上涨4.7%,12月以来的涨幅已经高达9.5%(截至12月14日)。(2)下游的电燃水供应业、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速较上月分别下降了5.5、8.6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基数偏高,表现尚可。(3)表现最差的是中游的制造业(工增占比约69%),在低基数下同比增速较10月进一步回落3.2个百分点至2.0%,细分行业中,同比下滑幅度最高的依次是汽车制造、计算机和化纤,同比增速较10月回落的幅度在6.9%-13.8%;相对表现较好的是金属制品、有色冶炼业,同比增速较10月小幅爬升2.6-2.8个百分点。 消费信心需要政策呵护 稳定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核心,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9%,弱于Wind市场一致预期3.4个百分点。消费弱势一方面因为疫情抬头,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另一方面,因为物流阻塞,线上消费运输不畅,压制整体表现;第三,在全国新增确诊大幅攀升的时期,尚未出台全国层面的大规模消费刺激政策,房价与地产销售维持弱势,居民消费信心难以修复,只能依靠医药和其他必选消费支撑。从结构上看,商品消费比餐饮消费回落幅度大。餐饮消费(占比10%)环比增速较18-21年均值回落4.08个百分点;商品消费表现更弱,环比增速较18-21年均值回落4.81个百分点。从场景看,线上消费带来的快递增量仅为往年均值的8%。线上销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往年11月是电商大型促销活动的时期,但是邮政局公布的快递发展规模指数显示11月快递规模的环比增长仅为往年均值的8%。细分行业中,近三个月消费的主要支撑维持在粮油、医药等必选消费,汽车消费回落。必选消费品的粮油(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占比11%)同比增速为7%,医药(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占比4%)消费同比增长11%,体现出居民居家期间对食品、药品的需求量有所抬升。汽车消费(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占比26%)是前期支撑,本月同比增速较10月大幅下滑了9个百分点至0%。这有可能是疫情之下零售渠道闭店引起的,我们高频跟踪的汽车日均销量(MA4)在11月下旬一度落至购置税优惠政策减免出台前的5月底的水平附近,但管控政策有所松动之后,近两周汽车销量又补涨式反弹至年内最高水平附近,故汽车销售的高增长是否已进入尾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基建投资力度趋缓,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 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5.3%,弱于Wind一致预期0.3个百分点,当月同比为0.7%。其中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9.3%、11.7%以及-9.8%,当月同比分别为6.2%、13.9%和-19.9%。 基建投资当月同比为13.9%,虽然高于10月读数,但环比弱于季节性0.86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弱于季节性水平。在募集资金已到位、冬季来临的环境下,9-10月政策推动下的高强度基建在年内或已接近尾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公布以后,我们将关注对基建的表述,23年1月提前批专项债可以启动发行,届时观察基建政策的力度。 房地产投资竣工强、新开工弱的局面不变,从前瞻指标看,地产销售和融资尚未明显改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9%,较10月回落3.9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为-4.5%,仍然延续弱势。从开工、竣工数据来看,竣工仍然维持相当的强度,新开工则大幅走低,企业新增投资的信心修复还有待时日。从前瞻指标看,居民中长期贷款仍然低迷,11月新增居民中长贷较季节性少增2723亿元,11月中旬地产政策密集出台以来,地产销售仍维持在往年同期的59.7%-68.5%,与年内其他时期相比位于中等水平,未有明显改善;地产企业融资也暂未有明显起色,11月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当月同比仅-35.4%,同比增速较10月再下降9.4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为6.2%,较10月回落0.7个百分点。本月出口同比大幅回落至-8.7%,内需中消费大幅不及预期,基建表现平平,地产投资没有明显起色,因此作为“滞后需求”的制造业投资延续回落态势。此外,由于供应链问题压制生产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投资。22年三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5.6%,处于18年以来除20年二季度以来的偏低水平,也将压制制造业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 节奏是未来的重要线索 11月经济数据受到疫情影响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且理财赎回压力刚刚开始缓解,市场普遍对基本面关注度不高,数据发布后10Y国债活跃券波动幅度在1BP左右。展望未来,随着11月科学精准防控和稳定地产16条政策出台,政策已经明确转向,且进入23年新的政策额度即将释放,“短痛”终将过去,基本面在23年的某个时间大概率会明显企稳。 目前对市场来说,重要的是节奏问题。如《债券日思录:结构性负债荒或在12月以后大幅缓解》中所提到,因为“超预期”踩错节奏而引发的市场仓位调整,需要2个月时间;11月居民存款超季节性大幅上升1.75万亿,大概占据中短期及货币类理财仓位的8%-9%,12月需要继续卖出1%-2%左右超配仓位,从而完成调仓。12月14-15日,中短端利率债信心已经有所提振,信用债和二永品种改善不明显,但也在路途中。我们认为理财调仓完成以后,市场仍将进入长端震荡调整、中短端相对确定的状态。展望1月,全国新增确诊仍在高峰期,叠加节假日,进一步压制消费和供应链,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仍不能排除各类政策“喊话”,因此长端仍然是“弱现实”+“强预期”的格局,难以交易。短端近期逐渐跌到相对有性价比的位置,品种上选择流动性更好利率债,carry策略以不变应万变。 风险提示:政策刺激经济,美国经济超预期上行,全球通胀超预期上行。
展开>>
收起<<
《平安证券-债券日思录:基本面越弱,信心越强-22121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债券日思录:基本面越弱,信心越强-22121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债券日思录:基本面越弱,信心越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项: 12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经济数据。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为2.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为-5.9%。 平安观点: 除物价、金融数据外,11月经济数据全线弱于市场预期,其中消费、外贸表现最弱,此前对投资增速形成支撑的高强度基建在11月似乎也进入了尾声。11月疫情扰动的特征明显,直接拖累工业企业开工率,物流阻塞对供需均形成压制。与之形成反差的是11月中旬以来,地产、防疫政策明显调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为未来十余年的“新经济”指明方向。当前的“弱现实”将以如何的节奏向“强预期”靠拢,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关注的问题。 疫情干扰下供应链承压,生产如期走弱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2.2%,较10月大幅回落2.8个百分点,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3.7%。工业增加值环比仅为-0.37%,较上月回落0.50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值录得近十年同期最差。11月疫情进入了4月以来最严峻的时期,当月开工率不足,高炉、PTA和涤纶长丝开工率分别为同期均值的88%、90%和77%;供应链的压力有所增大,G7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已经回落到今年4月疫情最严重时的水平。11月生产项PMI仅录得47.8%,环比下滑幅度超过季节性1.7个百分点。 结构上,上游较强,下游尚可,中游最弱,与PMI一致。(1)上游采矿业(在工增中占比约为6%)同比增速抬高1.9个百分点至5.9%。细分行业看,煤炭、石油同比增长5.5%、7.2%,均较上月明显抬升。能源行业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入冬之后供暖需求抬升,另一方面可能也有价格因素贡献,11月动力煤期货结算价上涨4.7%,12月以来的涨幅已经高达9.5%(截至12月14日)。(2)下游的电燃水供应业、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速较上月分别下降了5.5、8.6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基数偏高,表现尚可。(3)表现最差的是中游的制造业(工增占比约69%),在低基数下同比增速较10月进一步回落3.2个百分点至2.0%,细分行业中,同比下滑幅度最高的依次是汽车制造、计算机和化纤,同比增速较10月回落的幅度在6.9%-13.8%;相对表现较好的是金属制品、有色冶炼业,同比增速较10月小幅爬升2.6-2.8个百分点。 消费信心需要政策呵护 稳定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核心,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9%,弱于Wind市场一致预期3.4个百分点。消费弱势一方面因为疫情抬头,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另一方面,因为物流阻塞,线上消费运输不畅,压制整体表现;第三,在全国新增确诊大幅攀升的时期,尚未出台全国层面的大规模消费刺激政策,房价与地产销售维持弱势,居民消费信心难以修复,只能依靠医药和其他必选消费支撑。从结构上看,商品消费比餐饮消费回落幅度大。餐饮消费(占比10%)环比增速较18-21年均值回落4.08个百分点;商品消费表现更弱,环比增速较18-21年均值回落4.81个百分点。从场景看,线上消费带来的快递增量仅为往年均值的8%。线上销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往年11月是电商大型促销活动的时期,但是邮政局公布的快递发展规模指数显示11月快递规模的环比增长仅为往年均值的8%。细分行业中,近三个月消费的主要支撑维持在粮油、医药等必选消费,汽车消费回落。必选消费品的粮油(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占比11%)同比增速为7%,医药(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占比4%)消费同比增长11%,体现出居民居家期间对食品、药品的需求量有所抬升。汽车消费(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占比26%)是前期支撑,本月同比增速较10月大幅下滑了9个百分点至0%。这有可能是疫情之下零售渠道闭店引起的,我们高频跟踪的汽车日均销量(MA4)在11月下旬一度落至购置税优惠政策减免出台前的5月底的水平附近,但管控政策有所松动之后,近两周汽车销量又补涨式反弹至年内最高水平附近,故汽车销售的高增长是否已进入尾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基建投资力度趋缓,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 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5.3%,弱于Wind一致预期0.3个百分点,当月同比为0.7%。其中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9.3%、11.7%以及-9.8%,当月同比分别为6.2%、13.9%和-19.9%。 基建投资当月同比为13.9%,虽然高于10月读数,但环比弱于季节性0.86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弱于季节性水平。在募集资金已到位、冬季来临的环境下,9-10月政策推动下的高强度基建在年内或已接近尾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公布以后,我们将关注对基建的表述,23年1月提前批专项债可以启动发行,届时观察基建政策的力度。 房地产投资竣工强、新开工弱的局面不变,从前瞻指标看,地产销售和融资尚未明显改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9%,较10月回落3.9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为-4.5%,仍然延续弱势。从开工、竣工数据来看,竣工仍然维持相当的强度,新开工则大幅走低,企业新增投资的信心修复还有待时日。从前瞻指标看,居民中长期贷款仍然低迷,11月新增居民中长贷较季节性少增2723亿元,11月中旬地产政策密集出台以来,地产销售仍维持在往年同期的59.7%-68.5%,与年内其他时期相比位于中等水平,未有明显改善;地产企业融资也暂未有明显起色,11月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当月同比仅-35.4%,同比增速较10月再下降9.4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为6.2%,较10月回落0.7个百分点。本月出口同比大幅回落至-8.7%,内需中消费大幅不及预期,基建表现平平,地产投资没有明显起色,因此作为“滞后需求”的制造业投资延续回落态势。此外,由于供应链问题压制生产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投资。22年三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5.6%,处于18年以来除20年二季度以来的偏低水平,也将压制制造业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 节奏是未来的重要线索 11月经济数据受到疫情影响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且理财赎回压力刚刚开始缓解,市场普遍对基本面关注度不高,数据发布后10Y国债活跃券波动幅度在1BP左右。展望未来,随着11月科学精准防控和稳定地产16条政策出台,政策已经明确转向,且进入23年新的政策额度即将释放,“短痛”终将过去,基本面在23年的某个时间大概率会明显企稳。 目前对市场来说,重要的是节奏问题。如《债券日思录:结构性负债荒或在12月以后大幅缓解》中所提到,因为“超预期”踩错节奏而引发的市场仓位调整,需要2个月时间;11月居民存款超季节性大幅上升1.75万亿,大概占据中短期及货币类理财仓位的8%-9%,12月需要继续卖出1%-2%左右超配仓位,从而完成调仓。12月14-15日,中短端利率债信心已经有所提振,信用债和二永品种改善不明显,但也在路途中。我们认为理财调仓完成以后,市场仍将进入长端震荡调整、中短端相对确定的状态。展望1月,全国新增确诊仍在高峰期,叠加节假日,进一步压制消费和供应链,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仍不能排除各类政策“喊话”,因此长端仍然是“弱现实”+“强预期”的格局,难以交易。短端近期逐渐跌到相对有性价比的位置,品种上选择流动性更好利率债,carry策略以不变应万变。 风险提示:政策刺激经济,美国经济超预期上行,全球通胀超预期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