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资信-金融租赁公司的绿色金融之路-221207

文本预览:
一、绿色金融政策环境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挑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永续发展尤为重要。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陆续颁布多项政策自上而下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总体目标,标志着“绿色金融”被列入国家重大决策。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义,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此外,该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原先分散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单一产品的管理规定统合起来,奠定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基础。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即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自此,与“双碳”相关的政策密集发布,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银行、保险及信托等细分行业的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规模持续增长。绿色信贷政策的构建始于2007年《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发布,是绿色金融体系中起步最早的。此后,《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政策的出台使得绿色信贷政策不断完善,形成了覆盖统计制度、评级体系、监管要求和分类指导等方面的制度框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2022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全面融入制度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将绿色金融上升至战略高度。目前,绿色信贷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信贷规模为人民币15.9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仍以绿色信贷为主,产品体系的丰富程度有待提升。虽然我国尚未针对绿色租赁行业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但多地颁布的绿色金融政策文件中都提及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绿色租赁业务。比如,天津市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发挥“融资+融物”优势,加强对京津冀区域绿色租赁业务布局;上海市和广东省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发展重大节能低碳环保装备融资租赁业务;吉林省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有针对性地扶持绿色物流产业;河北省支持围绕绿色建筑产业链开展租赁业务。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比如,上海市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探索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融资租赁业务。除直接支持开展绿色租赁业务外,多地还明确表示将在资金融入方面对金融租赁公司予以支持。比如,上海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天津市则支持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等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得到了越来越多金融租赁公司的重视,甚至上升至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逐步成为租赁行业未来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展开>>
收起<<
《联合资信-金融租赁公司的绿色金融之路-221207(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资信-金融租赁公司的绿色金融之路-221207(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联合资信《金融租赁公司的绿色金融之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一、绿色金融政策环境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挑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永续发展尤为重要。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陆续颁布多项政策自上而下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总体目标,标志着“绿色金融”被列入国家重大决策。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义,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此外,该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原先分散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单一产品的管理规定统合起来,奠定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基础。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即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自此,与“双碳”相关的政策密集发布,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银行、保险及信托等细分行业的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规模持续增长。绿色信贷政策的构建始于2007年《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发布,是绿色金融体系中起步最早的。此后,《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政策的出台使得绿色信贷政策不断完善,形成了覆盖统计制度、评级体系、监管要求和分类指导等方面的制度框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2022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全面融入制度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将绿色金融上升至战略高度。目前,绿色信贷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信贷规模为人民币15.9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仍以绿色信贷为主,产品体系的丰富程度有待提升。虽然我国尚未针对绿色租赁行业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但多地颁布的绿色金融政策文件中都提及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绿色租赁业务。比如,天津市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发挥“融资+融物”优势,加强对京津冀区域绿色租赁业务布局;上海市和广东省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发展重大节能低碳环保装备融资租赁业务;吉林省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有针对性地扶持绿色物流产业;河北省支持围绕绿色建筑产业链开展租赁业务。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比如,上海市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探索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融资租赁业务。除直接支持开展绿色租赁业务外,多地还明确表示将在资金融入方面对金融租赁公司予以支持。比如,上海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天津市则支持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等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得到了越来越多金融租赁公司的重视,甚至上升至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逐步成为租赁行业未来转型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