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2022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加码稳信用,实体需求渐回暖-221012

文本预览:
事件: 10 月 11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9 月货币金融数据。 人民币贷款新增 2.47万亿元,前值 1.25 万亿元;社融新增 3.53 万亿元,前值 2.43 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速 10.6%,前值 10.5%;M2 增速 12.1%,前值 12.2%。 核心观点:9 月新增社融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延续 8 月回暖态势。政府端,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前置,叠加专项债结存限额 9 月落地规模较小,导致政府部门净融资延续回落态势;企业端,在政策性金融工具、重启 PSL、增设专项再贷款、融资利率下行等多重政策扶持下, 企业贷款需求企稳回升, 推动企业部门净融资延续同比多增; 居民端, 汽车消费景气仍然高于往年同期, 但商品房销售维持低迷,居民部门净融资延续收缩态势。 展望来看,社融增速年内大概率仍将维持窄幅震荡,10 月有望维持上行,11 月至 12 月阶段性承压,全年增速在 10.5%左右。疫情反复对生产经营和线下消费的扰动,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势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信用扩张强度和持续性的确认,仍有待于房地产链条融资和疫情的进一步企稳。 融资:社融增速企稳,信贷结构优化 9 月新增社融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延续 8 月回暖态势。其中,企业部门新增信贷1.83 万亿元,同比多增 9051 亿元;对公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 6540 亿元,大幅超出往年季节性水平。归因来看,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则,6 月国常会调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 8000 亿元,8 月国常会在原有 3000亿元额度基础上,再度追加 3000 亿元以上金融工具额度,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规模。其中,6000 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已于 9 月基本使用完毕,在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推动项目落地的同时,也增加了基建配套中长期贷款需求。 二则,8 月 22 日,5 年期以上 LPR 下行 15 个基点,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有利于激发实体企业的融资意愿。 人民银行公布的三季度调查问卷显示, 总体贷款需求指数较二季度上行 2.4 个百分点至 59%,其中,基础设施和小型企业贷款需求上行幅度较大。 三则,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9 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1082 亿元,资金投向大概率为房地产和基建领域,对企业部门融资形成进一步支撑。 展望:社融增速年内有望维持窄幅震荡,全年增速或在 10.5%左右政府层面,虽然今年政府融资节奏整体偏快,但 8 月国常会要求用好 5000 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政府融资对新增社融的拖累有望减弱,在较强的宽信用政策诉求下,无须过度担心政府融资的缺席。 企业层面,考虑到央行前期表态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并且 9 月相继重启 PSL 投放、设立“保交楼”专项借款和设备更新再贷款;同时,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因而,我们预计四季度企业中长期信贷有望保持强劲。 居民层面,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商品房销售预期仍存在较大波动。考虑到 9 月末以来,央行等部委推出多项政策刺激商品房销售回暖。在房地产政策频吹暖风的背景下,居民购房预期有望继续改善,居民中长期贷款对新增社融的拖累作用,大概率将明显弱于三季度。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本土疫情大范围扩散,重大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光大证券-2022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加码稳信用,实体需求渐回暖-22101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2022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加码稳信用,实体需求渐回暖-221012(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2022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加码稳信用,实体需求渐回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件: 10 月 11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9 月货币金融数据。 人民币贷款新增 2.47万亿元,前值 1.25 万亿元;社融新增 3.53 万亿元,前值 2.43 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速 10.6%,前值 10.5%;M2 增速 12.1%,前值 12.2%。 核心观点:9 月新增社融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延续 8 月回暖态势。政府端,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前置,叠加专项债结存限额 9 月落地规模较小,导致政府部门净融资延续回落态势;企业端,在政策性金融工具、重启 PSL、增设专项再贷款、融资利率下行等多重政策扶持下, 企业贷款需求企稳回升, 推动企业部门净融资延续同比多增; 居民端, 汽车消费景气仍然高于往年同期, 但商品房销售维持低迷,居民部门净融资延续收缩态势。 展望来看,社融增速年内大概率仍将维持窄幅震荡,10 月有望维持上行,11 月至 12 月阶段性承压,全年增速在 10.5%左右。疫情反复对生产经营和线下消费的扰动,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势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信用扩张强度和持续性的确认,仍有待于房地产链条融资和疫情的进一步企稳。 融资:社融增速企稳,信贷结构优化 9 月新增社融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延续 8 月回暖态势。其中,企业部门新增信贷1.83 万亿元,同比多增 9051 亿元;对公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 6540 亿元,大幅超出往年季节性水平。归因来看,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则,6 月国常会调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 8000 亿元,8 月国常会在原有 3000亿元额度基础上,再度追加 3000 亿元以上金融工具额度,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规模。其中,6000 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已于 9 月基本使用完毕,在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推动项目落地的同时,也增加了基建配套中长期贷款需求。 二则,8 月 22 日,5 年期以上 LPR 下行 15 个基点,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有利于激发实体企业的融资意愿。 人民银行公布的三季度调查问卷显示, 总体贷款需求指数较二季度上行 2.4 个百分点至 59%,其中,基础设施和小型企业贷款需求上行幅度较大。 三则,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9 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1082 亿元,资金投向大概率为房地产和基建领域,对企业部门融资形成进一步支撑。 展望:社融增速年内有望维持窄幅震荡,全年增速或在 10.5%左右政府层面,虽然今年政府融资节奏整体偏快,但 8 月国常会要求用好 5000 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政府融资对新增社融的拖累有望减弱,在较强的宽信用政策诉求下,无须过度担心政府融资的缺席。 企业层面,考虑到央行前期表态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并且 9 月相继重启 PSL 投放、设立“保交楼”专项借款和设备更新再贷款;同时,鼓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因而,我们预计四季度企业中长期信贷有望保持强劲。 居民层面,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商品房销售预期仍存在较大波动。考虑到 9 月末以来,央行等部委推出多项政策刺激商品房销售回暖。在房地产政策频吹暖风的背景下,居民购房预期有望继续改善,居民中长期贷款对新增社融的拖累作用,大概率将明显弱于三季度。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本土疫情大范围扩散,重大项目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