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通胀约束渐显,政策以稳为主-220810

《光大证券-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通胀约束渐显,政策以稳为主-220810(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通胀约束渐显,政策以稳为主-220810(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2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核心观点:央行总体延续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政策基调,通过稳定信贷增长助力稳增长仍是当前首要任务,但是相较前期央行表态,本次对内外约束的关注度明显增强。向前看,考虑到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未完全释放,结构性通胀压力日渐显露,以及银行间市场杠杆率逐渐走高等限制因素,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然是多目标平衡下的较优选择。另外,伴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释放效能,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政策有意维持充裕的流动性环境
资金利率自二季度以来持续维持在低位,充裕的流动性水平推升了银行间杠杆水平。4月以来,DR007利率开始偏离政策利率持续下行,剔除6月末资金跨季扰动外,DR007利率平均偏离政策利率约48个基点(4月1日至8月2日)。在持续走低且波动减弱的资金利率的助推下,4月以来银行间杠杆水平逐渐走高,7月末银行间杠杆已经上行到了约108.6%。
在银行间杠杆高企的过程中,公开市场操作维持较低水平,但充分满足了投标机构的需求,表明目标较为充裕的流动性水平是央行有意为之。央行自6月下旬开始将公开市场操作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部分市场投资者将其解读为央行边际收紧流动性的信号。央行指出“一级交易商的投标量继续减少,人民银行相应进一步降低逆回购操作量,但仍充分满足了投标机构的需求”。
政策对结构性通胀压力的关注增强
央行在专栏中指出,结构性通胀压力逐渐显露,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从内部环境来看,诸多因素叠加将驱动通胀中枢阶段性抬升。一是,疫情受控后未来消费复苏回暖,可能推动前期PPI上涨向CPI的传导加快。二是,我国CPI对猪肉价格依赖较大,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可能拉动CPI食品分项涨幅走高。三是,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能源进口成本攀升最终将体现为国内交通出行、相关产业链终端消费品等更广范围的价格上涨。
通胀在政策目标权衡中的权重上升,结构性通胀对政策方向的影响较为有限,但可能会限制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央行对结构性通胀的警惕主要基于两点考量:一则,发达经济体央行前期对于通胀形势的误判,导致其未能及时应对几十年来未有的通胀压力,在政策调整落后于市场曲线之后,宏观政策陷入了稳增长和抗通胀进退两难的局面;二则,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维护通胀平稳是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环境要求。
数量型和结构性工具是后续政策抓手
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态势仍未改变,疫情防控对国内经济和融资仍存在潜在冲击。另外,青年组调查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平稳化解,也都需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予以支持。但是,考虑到目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未完全释放,结构性通胀压力日渐显露,以及银行间市场杠杆率逐渐走高等限制因素,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然是多目标平衡下的较优选择。另外,伴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释放效能,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范围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