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大国博弈》第二十二篇:从美国粮食霸权到全球粮食危机-220530

《光大证券-《大国博弈》第二十二篇:从美国粮食霸权到全球粮食危机-220530(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大国博弈》第二十二篇:从美国粮食霸权到全球粮食危机-220530(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引言:近期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引发关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 俄乌冲突以来,已有23个国家实施粮食出口限令,我国也多次重申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提出要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夯实稳物价基础。 那么当前全球粮食危机的根源何在?俄乌冲突是背后的真正推手吗?本文试图从美国粮食霸权的角度,理解粮食安全的政治账。 核心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粮食危机的发生,都有美国粮食霸权的身影。 美国粮食霸权,通过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与美国跨国农业、化工巨头以及金融集团的完美配合,获得对全球粮食市场的绝对控制力。 借此成为美国向外转嫁危机,谋求政治、经济利益,并进一步巩固美元霸权的重要渠道。 美国粮食霸权如何建立?粮食霸权本质上是美国主导的一个全球性地缘政治现象,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通过粮食与能源、美元深度捆绑,牢牢巩固美国霸权地位。 二战之后,美国长期依赖美元霸权收益,进行巨额农业补贴,培育并依靠全球垄断性农业集团,以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名义进行粮食交易,控制多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 最后,在美国金融资本的助力下,彻底掌握全球粮食定价权。 美国粮食霸权如何推升粮价?1)供给:借助巨额农业补贴、粮食援助、自由贸易等途径,发起大规模“绿色革命”、“转基因革命”,冲击发展中国家自己自足的农业生产,加剧供应链不稳定性2)需求:油价上涨,推升生物燃料需求,增加玉米等粮食需求,形成工业与人争粮的现象;3)成本:农业现代化生产,将粮价与油价深度捆绑,石油危机与粮食危机往往相伴;4)流动性:跨国农业巨头与金融资本配合,推动粮食金融化,使得粮价运行脱离基本面。 美国如何从粮食危机获利?1973年粮食危机:全球粮价涨幅达到3-4倍。 苏联通过石油换粮食的计划,向美国大举购买3000万吨粮食,约占当时全球粮食总库存的14%,导致世界粮食储备锐减。 当时世界上95%的粮食储备都在6家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的控制下。 在粮食巨头和美国政府的推动下,全球粮食紧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美国在这场危机上获得低价的石油,也获得高价粮食带来的出口收益。 2008年粮食危机:全球粮价涨幅达到100%-200%,仅次于1973年粮食危机。 与上一轮粮食危机不同的是,在现代化农业体系下,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各国粮食产量明显提升,美国在全球粮食贸易的重要性有所下滑。 这轮粮食危机中,美国成功地借助生物燃料、期货市场,将油价、美元资本与粮价深度捆绑,再度享受粮价上涨带来的经济、政治利益。 2022年粮食危机:当前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已经突破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 直观上看,本轮粮食危机与粮食供给的结构性失衡、粮食金融属性的强化、石油价格的暴涨等因素有关。 背后则是美国霸权体系下,对内治理失序、对外挑事霸凌的结果。 这场粮食危机中,美国成功地借助粮食霸权向外转嫁危机,通过大量流动性投放,不仅收获了国内增长的红利,摆脱2016年以来全球粮价的持续低迷,同时也严重扰乱外部局势,进一步巩固美元霸权地位。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时间持续超预期;全球原油价格超预期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