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2022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本轮疫情对融资的影响或已见底-220515

《东兴证券-2022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本轮疫情对融资的影响或已见底-22051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2022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本轮疫情对融资的影响或已见底-220515(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2年5月13日,央行发布中国4月金融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前值3.13万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社融规模存量为326.46万亿元,同比增10.2%;社融规模增量9102亿元,前值4.65万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4月M2同比增长10.5%,前值9.7%,M1货币供应同比5.1%,前值4.7%,M0货币供应同比11.4%,前值9.9%。 核心观点:2022年以来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月(10.5%)、2月(10.2%)、3月(10.6%)、4月(10.2%),大致呈震荡上行的势头但4月份受疫情影响再度显著回落,且总量结构均弱。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4月贯穿全月的疫情对企业端和居民端经济活动造成了较为全面的制约,使得国内本就疲软的需求愈发低迷,银行的风险偏好和放贷意愿下滑,且疫情管控下财政发力的渠道也受到一定影响。 同时企业还受到原材料上涨的不利影响,加大了盈利压力。 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 二是3月的社融高增对4月形成了一定影响,4月份信贷增量低增长有一定的季节性效应,通常银行在3月有季度考核压力,一定程度上会透支一些信贷项目,使得4月可选信贷项目数有所减少。 后续来看,随着央行加大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以及疫情的逐步好转,5、6月份在政府债发行助力的情况下社融大概率会有所回升,但下半年社融的多增或需要其他渠道的托底,由于房地产行业以及海外因素的影响,全年社融增速回升的幅度或较为有限。 以下是具体的数据分析:一、居民部门信贷各分项均弱,企业部门信贷结构不佳、票据冲量特征依然明显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 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月末放缓,比上年同期低1.4%。 短贷和票据融资多增2271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8871亿。 新增人民币贷款整体回落,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仍弱,仍然呈现中长期贷款大幅收缩的局面,中长期贷款占比依然较低。 居民部门信贷减少2170亿元,同比大幅少增7453亿元。 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4月份央行对于居民贷款首次按照“住房贷款、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三个分项来公布,但三个分项总和与此前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两项之和相等,只是由此前的期限划分方式调整为投向划分方式。 )居民贷款降幅创历史新高,各分项均弱。 疫情防控下使得居民消费场景减少,收入水平也有所下降,使得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同时地产销售仍然低迷,房地产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疫情下居民购房意愿也有所下降,后续随着疫情防控逐渐放开,居民贷款或有所好转。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同比少减19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48亿元,同比多增24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 企业端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为严重的制约,信贷表现低迷,票据融资仍为主要支撑项。 央行在4月金融数据答记者问中提到“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疫情的影响叠加俄乌冲突传导至国内的供给压力以及4月份大规模的留抵退税使得企业融资需求显著回落。 后续随着疫情管控逐渐放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显著恢复后融资端会有一定好转,但地产的下行趋势、经济下行的周期趋势也会使得企业需求继续承压。 二、社融存量同比回落,信贷为主要拖累项,政府债券为主要贡献项,非标和直接融资也表现较为稳定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9468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6.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月下降0.4%。 增量方面主要源于政府债券的支撑,直接融资和非标项表现较为稳定,信贷为社融的主要拖累项,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实际信贷需求都显著回落。 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3912亿元,同比多增173亿元。 直接融资4月增加4645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3479亿元,同比少增145亿元,股权融资1166亿元,同比多增352亿元。 政府债券增量表现良好,5、6月份或对社融形成更大支撑,因为此前财政部就曾表示将在今年6月底前发完大部分的2022年新增专项债,而今年全年共有3.65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剩余额度为2.28万亿元,因此有望在5、6月份集中发行。 4月非标融资减少3174亿元,同比少减519亿元,其中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557亿元,同比多减405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15亿元,同比少减713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亿元,同比少减211亿元。 非标方面总体来看压降压力继续缓解,信托贷款已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减。 而票据市场再次出现“零利率”行情,需求端显示实体经济活动低迷,银行体系内出现资产荒现象,而央行窗口指导压力大,使得银行票据冲量现象严重,供给端显示疫情防控影响下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疲弱使得银行开票意愿弱,因此新增未贴现的承兑汇票同比回落。 三、M1较为低迷,M2增速上升,财政投放明显加快,但实体经济活力仍然不足4月末M1同比增长5.1%,较前值上升0.4%,M2余额为24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增加0.8%,比上年同期增加2.4%,M2与M1剪刀差较上个月增加0.4%。 M0增速同比为11.4%。 居民存款减少7032亿元,同比少减867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210亿元,同比少减2346亿元。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6716亿元,同比多增1448亿元。 财政存款增加410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 M1增速较为低迷主要体现的是疫情影响下下实体经济活力较为疲弱,居民消费和企业活动都显著减少,而M2增速上升的原因则主要体现了财政的发力,4月份开始较大规模的留抵退税以及允许一些企业免交税费或递延缴纳使得财政存款向企业存款转化。 我们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M2与社融的显著背离,4月份社融-M2剪刀差为-0.3%,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值,说明财政支出并没有有效转化到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日常活动中,或许大部分淤积在了银行体系内,当前银行资产荒现象即是体现。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稳增长政策效果超预期,俄乌局势变化不确定性,疫情发展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