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2022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再度回落的社融,政策不悲观-220815

《东兴证券-2022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再度回落的社融,政策不悲观-22081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2022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再度回落的社融,政策不悲观-220815(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2022年8月12日,央行发布中国7月金融数据:
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前值2.81万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社融规模存量为334.9万亿元,同比增10.7%;社融规模增量7561亿元,前值5.17万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7月M2同比增长12%,前值11.4%,M1货币供应同比6.7%,前值5.8%,M0货币供应同比13.9%,前值13.8%。
核心观点:
6月份经济回暖不具持续性,7月份社融存量增速在低基数的情形下仍环比回落,增量则是创近6年以来的新低,主因疫情再度扰动以及地产弱预期影响下的需求乏力,因此也延续了今年以来社融波动性大的特征。今年以来虽然财政政策发力前置,流动性持续宽松,但整体来看对于经济的提振效果尚不显著,疫情反复下消费受到约束,地产居民端与企业端预期均弱,基建对于经济的拉动效果有限,经济增速换挡的趋势是既定事实,居民储蓄意愿空前。我们维持年内社融回升幅度不会太大的基本判断,地产拖累下或还有趋势下行的概率。但后续政策方面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悲观:虽然7月底政治局会议中体现的增量财政政策有限,但用足用好已有工具和政策或使基建形成持续拉动;央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将着力于推进宽信用、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放在了工作首位。后续在经济复苏弱预期与货币宽松、流动性保持充裕的状态下我们认为债市交易机会仍有。
以下是具体的数据分析:
一、疫情下经济修复基础不牢固,地产仍形成拖累,居民、企业部门信贷需求均下滑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7.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末低0.2%,比上年同期低1.3%。短贷和票据融资多增42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966亿。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量大幅回落,再次回到同比少增局面,中长期贷款再度收缩,中长期贷款占比较6月显著下降,显示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走弱。
居民部门信贷增加1217亿元,同比少增28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同比多减35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同比少增2488亿元。居民贷款再次走弱,各分项均表现不佳。7月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居民收入和消费活动减少,因此居民短贷多减。居民中长期贷款走弱主要受到地产销售再度回落的拖累,6月需求集中释放式修复未能持续。房企暴雷、烂尾楼事件及“停贷”风波使得居民对房地产行业预期受到严重影响,购房意愿下降,因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不及预期,同比少增幅度扩大。从地产销售高频数据来看,8月地产销售表现仍不佳,后续地产端拖累或持续。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877亿元,同比少增14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同比多减9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同比多增136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1478亿元。新增票据融资占比明显回升,显示目前企业信贷结构不佳。原因可能在于上半年财政的持续发力使得企业融资需求有所提前,7月则再度受到疫情的扰动与地产行业下行的拖累,同时,7月我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对企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意愿。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当前企业融资条件较好,下阶段需要进一步刺激企业融资意愿。
二、社融降幅低于市场预期,信贷为主要拖累项,政府债券、票据多增形成支撑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3191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较上月下降0.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创下近6年来最低值。增量方面主要源于政府债券的支撑,直接融资和非标项表现较为稳定,信贷为社融的主要拖累项,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的信贷需求都显著回落。
7月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直接融资7月增加2171亿元,同比少增1858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734亿元,同比少增2357亿元,股权融资1437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此前3.65万亿元专项债额度6月底已大部分发行完毕,7月地方债发行进入收尾阶段、政府债券净增不算太多,但由于去年基础较低,依旧对社融形成最大支撑。后续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对于社融的拉动大概率会出现较大变化,后续增量政策或有限,需密切关注往年的1.5万亿专项债剩余额度的使用情况。
7月非标融资减少3053亿元,同比少减985亿元,其中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7月有所走弱,主因企业融资需求仍不足,银行开票意愿不强,票据贴现增多。信托贷款继续减少,同比少减幅度有明显扩大,对社融拖累减小,委托贷款也是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增加。
三、M2增速大幅上升,社融-M2剪刀差继续加大,居民与企业存款有明显好转
7月末M1同比增长6.7%,较前值增加0.9%,M2余额为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月末增加0.6%,比上年同期增加3.7%,M2与M1剪刀差较上个月下降0.3%。M0增速同比为13.9%。居民存款减少3380亿元,同比少减1.0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04万亿元,同比少减2700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045亿元,同比少增1531亿元;财政存款增加4863亿元,同比少增1145亿元。尽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表现均远不及预期,但货币供应量增速仍在上升,显示出国内货币供应量足。低基数下M1增速走高,但企业流动性仍不算太强,M2增速大幅上升,主要源于财政的持续发力以及低基数的影响而居民存款受到地产、消费与股市疲弱的影响明显回暖,企业存款也有所好转,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孙岩岩日前表示,截至7月20日,已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对企业存款形成支撑。社融-M2剪刀差仍为负,且差值为近6年来最低值,说明7月银行资产荒现象愈严重。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稳增长政策效果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