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2022年4月14日利率债观察:遐想降准-220414

《光大证券-2022年4月14日利率债观察:遐想降准-22041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2022年4月14日利率债观察:遐想降准-220414(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遐想降准昨日(4月13日)的国常会决定“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在上次降准仅实施4个月后再度提及降准,这带给了大家几分意外之喜,也引发了市场的无尽遐想。 但是,降准也有可能被部分投资者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给予了过多的关注,总认为降准后债券就该涨,预期不兑现就要跌。 其实,降准和OMO、MLF一样,皆为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工具,其目的都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这一点并无本质的不同。 在进行债券研究时,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政策利率以及DR007等重要的市场利率上就好,没有必要过于纠结于具体使用了哪个工具。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银行是创造存款货币的主体,存款货币只能由银行通过贷款(和买入本行客户资产)等资产扩张行为创造,这便是金融学中的贷款创造存款。 显然银行不可能无限制地创造信用,其货币创造行为受到流动性、资本、利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约束。 前三个约束为外部约束,我们称之为“三大约束”,最后一个为内部约束。 货币政策主要对三个外部约束进行调节,力图在总量上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在结构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支持重点。 (注: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也可以对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进行引导和要求。 )降准可以直接缓解流动性的约束并间接影响利率的约束。 流动性的约束:随着存款规模的扩大,银行需缴存的法定准备金也会增加,这使得银行常处于流动性的短缺之中。 中央银行这种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来调节流动性的框架即“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 在此制度安排下,银行需要持续从央行获得融资,央行也可以通过控制资金供给的量、价、期限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从而调节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 其中,降准是缓解流动性约束的工具之一。 利率的约束:银行给予企业的贷款实际利率越低,其能对接的企业信贷需求便越多,客观上能激发更多的融资需求。 因此,利率一直是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过程中的重要约束。 降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并由此降低贷款的利率,从而相对间接地缓解银行发放贷款时的利率约束。 我们认为未来LPR是较有可能降低的。 LPR由MLF利率和加点幅度两部分组成。 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报价行自身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不难看出,其中一些因素正在逐渐出现变化,有利于LPR的下行。 比如说,今年以来银行主动负债工具的利率已经低于去年了,且未来被动负债工具的利率也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 2、风险提示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