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大证券-2022年2月20日债券市场观察:纠正解读偏差与提高信噪比-220220

上传日期:2022-02-20 22:05:55 / 研报作者:张旭危玮肖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2022年2月20日债券市场观察:纠正解读偏差与提高信噪比-220220.pdf
大小:26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2022年2月20日债券市场观察:纠正解读偏差与提高信噪比-220220

光大证券-2022年2月20日债券市场观察:纠正解读偏差与提高信噪比-220220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2022年2月20日债券市场观察:纠正解读偏差与提高信噪比-220220(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2022年2月20日债券市场观察:纠正解读偏差与提高信噪比-220220(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信息驱动债券定价债券等资产的定价都是信息驱动的。

某一时刻的资产价格反映了该时刻市场主体所获得的信息集以及市场主体对于该信息集的理解,而下一时刻价格的变化由信息增量以及市场主体对增量信息的理解驱动。

例如,今年1月的金融数据中携带有“稳信贷政策见效”的信息,在此驱动下10Y国债收益率便由2.73%快速上行至2.79%附近。

当然,有效信息经常受到噪音的干扰,市场主体对于信息的解读也会出现偏差,这使得市场给予的定价不时地会偏高或偏低。

一般来说,利率债容易受到解读偏差的影响。

利率品(特别是中长期利率债)的定价主要基于市场对于未来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取向的预期,而这是不容易准确把握和解读的,甚至有些分析方法在逻辑上便是错误的。

比如说,投资者曾一度倾向于依赖OMO操作量等数量上的指标解读货币政策的取向,而这样会导致以偏概全的错误,甚至时常得到与事实相反的结果。

与此相对应的是,信用债更容易受到市场中噪音的干扰。

在投资者对某类发行人风险偏好度下降时(如当前的房地产行业),部分未经证实的个别的、低风险的事件常被过度甚至恶意解读。

这类噪音容易干扰投资者的判断,从而使得相关发行人的信用遭受冲击。

而且,纷纷扰扰的传闻与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之间容易形成负向循环,这样的局面应当要及时扭转。

2、纠正解读偏差与提高信噪比我们注意到,宏观调控部门在纠正解读偏差、管理市场预期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比如说针对上文所举例的问题,央行引导市场主体关注利率,而不是过多关注流动性的数量,并每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利率信号。

而且,央行还于每月的月中开展MLF操作、每季的首月召开金融数据发布会、季度的中月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季度的末月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新闻公告。

这些常态化政策沟通机制都有助于市场形成正确的、稳定的预期。

我们也注意到,在房地产行业出现信用风波的当前,金融管理部门致力于提高信用债市场的信噪比。

辩证地看,信用债市场噪音相对的多,是因为权威可信的有效信息相对的少,金融管理部门的主动发声有助于市场形成正确的预期,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前期债券发行人的自愿信披略显单薄了一些。

部分发行人担心“言多必失”,不敢“节外生枝”,我们认为这大可不必。

当前投资者普遍苦于无法获得一手的数据与信息,所以常被小道消息等噪音所误导。

此时,企业披露的越多,有效信息便越容易压制住市场噪音,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猜疑便越少,企业的融资难度及成本越可能下降。

我们相信,推动建立企业权威可信的信息披露机制,阻断各类不实信息传播,可能是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规律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条可行路径。

3、风险提示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