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关于央行降准置换MLF的点评:降准对冲“紧信用”,货币大转向或言之过早-180417

《光大证券-关于央行降准置换MLF的点评:降准对冲“紧信用”,货币大转向或言之过早-18041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关于央行降准置换MLF的点评:降准对冲“紧信用”,货币大转向或言之过早-18041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严监管带来金融周期转向,去杠杆抬高实体融资成本,银行“紧信用”影响已经显现。央行降准有对冲银行“紧信用”之意,但货币政策大幅转向尚言之过早。未来货币政策走势或相机抉择,具体演变要视资管新规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力度以及外围风险的发展而定。
从量来看,降准短期释放4000 亿流动性,对市场影响中性偏松。估计1 季度末银行一般性存款145 万亿,按照央行估算降准总释放约1.3 万亿来看,此次降准已经覆盖绝大部分银行。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将在4 月25 日偿还9000 亿MLF(目前MLF 余额为4.9 万亿),同时新增释放4000 亿。根据央行描述,新增流动性部分用于对冲税期。回溯过往,央行在2017 年税期通常净投放2500-4000 亿的流动性,此次净投放量与以往水平相当,预计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中性偏松。不过我们尚需观察央行对未来MLF 到期续作量的操作。
本次降准更多利于中小银行、小微企业并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统风险。降准有助于边际上降低信贷价格,尤其利于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从2016 年至今,受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影响,银行整体付息率同比升约60BP,中小行负债成本显著上行,银行盈利下滑压力增大,当前商业银行举借MLF 的成本较高(目前1 年期为3.3%),本次置换将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压力。另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上升也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央行此次降准,既缓和银行息差收窄盈利下滑压力;同时短期对冲MLF置换的9000 亿后释放的4000 亿,通过纳入MBA 考核,扶持小微企业,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与难问题。此外,降准或有利于压制银行负债端成本上行,从而减弱其追求高收益资产的动机,缓解金融风险。
在资管新规尚未落地、贸易冲突未见缓解的情况下,降准有助于对冲相关风险,并缓解市场情绪。3 月28 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但具体内容还存在不确定性(比如在资管新规的过度期、净值化管理的规则、到期产品续发等问题上)。目前市场对资管新规落地的影响有较大分歧,但不排除在短期内,新规落地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一些影响,尤其是对中小银行的压力较大,而降准则有助于缓和这一压力。中美贸易冲突风险未见降温,如果美国的挑衅升级,在实体已经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降准或边际上缓和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大幅转向尚言之过早。美国金融周期转向时期经济大幅下滑,中国金融周期转向并非暴风骤雨,经济有下行压力,但难言失速。当前降准可以对冲“紧信用”带来的资金价格上升,未必代表货币政策已经大幅转向。未来货币政策走势可能是相机抉择,具体演变要视资管新规落地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力度以及外围风险的发展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