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债券市场2018年三季度展望:经济平稳回落,供需结构存隐忧-180626

《南京银行-债券市场2018年三季度展望:经济平稳回落,供需结构存隐忧-180626(9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银行-债券市场2018年三季度展望:经济平稳回落,供需结构存隐忧-180626(97页).pdf(9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基本观点
海外市场:美国经济稳健增长,通胀上升显著,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符合市场预期,美元上半年经历了先贬值后升值的走势,往后看,美联储加息步伐略有加快,缩表或加速推进,这对美元形成支撑,但随着油价下跌使得通胀预期减弱,以及意大利政局逐步稳定,美元大幅上涨缺乏动力。随着基准利率的抬升,美国短端利率会持续走高,长端利率则由于通胀预期减弱而难大涨,预计美债收益率曲线会继续走平并上移。欧洲方面虽然政治风险消退,但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PMI初值持续下降,欧央行称维持低利率至少到2019年夏季,但年内结束QE,货币政策只是边际收紧。日本受累于持续低迷的通胀,继续维持低利率。受美元升值影响,人民币被动贬值,但兑一篮子货币依然表现强劲,后续压力有限。
宏观基本面:前两个季度经济整体震荡走弱,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均呈现下行趋势,进出口增速则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而不太稳定。年初以来拖累经济下行的主要是基建投资,下行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动基建投资的动力趋弱,并且对融资行为管控加强。消费自年初以来持续下行,主要受购房挤出效应影响,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下行至GDP增速以下,导致消费乏力。另外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的影响下,企业经营出现分化,其中大型企业经济持续向好,小型企业生存环境恶化,这一情况可能对经济活力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一定韧性,一是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近期地产销售又有所回暖;二是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从行业看结构有所改善。向后看基建的托底作用趋弱,进出口面临一定不确定性,预计经济整体呈现平稳回落的趋势。
货币政策及流动性:2018年以来,严监管继续推进,同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的双支柱架构确立,在去杠杆有所成效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出现了微调,央行维持了流动性的宽松状态,资金价格中枢平稳。年内MLF到期规模较大,带来一定流动性压力,为维持流动性合理稳定,预计降准置换MLF还会出现,但考虑到央行扩大MLF抵押品范围,MLF 续作仍具有长期性。去杠杠的成效进一步显现,银行主动负债意愿趋于平稳,金融机构信用扩张放缓。但是社融的超预期下降为后续中国经济增长埋下了隐患,同时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也容易影响市场的稳定性,因此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保持不断,但在边际上会略有放松。
利率债策略:年初以来利率债收益率先下行后维持震荡,其中第一阶段的下行主要是由于流动性超预期宽松,而第二阶段的震荡则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经济基本面出现回落,尤其是社融融资规模的快速下滑引发经济下行的担忧,这导致收益率难以大幅上行,但同时海外货币政策处于收缩环境中,美债收益率的上升也制约了收益率的下行空间。目前利率债收益率处于去年二、三季度的震荡区间中,继续向下需要找到突破点,包括央行对经济下行的容忍下限、市场需求的改善等。从前者来看,目前市场对央行的预期仍然不是很明朗,需要继续等待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发生切换。从后者来看,三季度债券供给压力不容忽视,而配置力量相较去年有所变化,表现为广义基金增持力度减弱而券商、保险以及境外机构增持力度增强,向后看短期内配置力量的改善有限。另外美国经济持续向好,下半年加息也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结合曲线形态和相对价值分析,建议配置盘买入3年、5年政金债;对于交易盘,鉴于目前资金面较为稳定,可以适度增加杠杆,同时持续关注供给压力、美债走势和央行态度的边际变化。
信用债策略:今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历经了一个观望、下行、再分化的过程,市场主导因素从年初的监管政策、一季度的流动性、切换到如今的信用风险事件上。尤其进入5月以后,在宏观去杠杆背景下,由于投资约束及非标、股权等融资渠道收紧,结合部分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或流动性管理不佳,导致信用事件频发、违约风险加大。由于当前信用债投资机构的风险偏好趋于一致,对民企产业债、低评级城投债、中小地产债均采取规避态度,导致信用等级分化,一二级市场整体清淡。现在应密切关注市场整体情绪及相关政策引导,以防对企业形成负反馈效应。对投资机构而言,建议在预期管理措施出台前,仍保持短久期高评级的防守策略,优先选择高评级短融及同业存单,同时应对上市公司高质押率问题及城投合规性问题予以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