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8期):如何理解5%的GDP目标增速-230306

《招商证券-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8期):如何理解5%的GDP目标增速-230306(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证券-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8期):如何理解5%的GDP目标增速-230306(30页).pdf(3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今年5%左右的GDP目标增速低于此前市场的乐观预期,但我们认为这个目标是留有余地的目标,超额完成可能性较高,而当前经济仅修复至2022年低水平均值附近,稳增长政策仍有空间。
近期高频和先行指标显示国内经济正处于快速修复期,房地产销售、土地市场以及投资相关高频指标持续回暖,上周生产的高频指标多数已回到2022年均值水平附近,市场对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期也逐步提高。但是,经济增长目标较为保守,定在5.0%左右,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首先,历来政府工作报告所制定的目标一般都会留有余地。2013-2019年,GDP增速目标平均低于实际完成增速0.2个百分点,即使加上疫情三年,实际完成增速仍比目标增速高0.1个百分点。而今年确实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二次感染、全球衰退程度等。只不过去年大幅低于目标的经济增速可能使人遗忘了疫情前政府制定经济目标的一贯做法。
其次,完成5.0%左右GDP增速目标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困难。2022年消费拉动GDP增速1.0%,投资拉动1.5%,净出口拉动0.5%。假设2023年净出口拉动将为0%,这意味着全年5.0%的GDP增速需要靠消费和投资完成,二者对GDP的拉动要比2022年增加一倍。近年来,投资对GDP增速的拉动已经低于2%,这意味着今年消费对GDP的拉动要超过3%。疫情前,消费对GDP增速最低拉动水平3.5%出现在2019年,当年社零增速为8.0%。何况,今年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很有可能为负。因此,通过对需求侧对经济拉动的拆解,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是一定可以“躺平”的目标,依然需要政策的支持。
最后,从地方两会目标看,今年存在超额完成经济增速的可能性。2018年地方GDP核算制度改革后,各地加权平均的经济增长目标与全国目标之差从超过1个百分点缩小至0.6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目标为5.0%,地方加权平均的目标为5.6%。而今年地方GDP增速目标也定得较为保守,6个经济大省在去年低基数的前提反而制定了比2022年更低的经济增长目标。例如,2022年江苏的GDP目标为5.5%,实际完成2.8%,2023年的目标定位5.0%,广东去年经济增速为1.9%,2023年的目标增速还比2022年低0.5百分点至5.0%。
总之,我们认为今年GDP的目标增速是留有余地的目标,超额完成的可能性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稳增长政策可以轻易退出,在外需拉动有较大不确定的背景下,内需成色决定了今年经济的复苏成色,而目前的高频指标显示,当前经济可能刚刚修复到2022年低水平均值附近。
风险提示:疫情形势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全球衰退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超预期。